關于《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700字精選
《一個人的村莊》是極端的,他對一切鄉土的東西毫無保留地贊頌,所有的雞鴨貓狗、驢馬牛牲、草木魚蟲、風土山水,都被他賦予詩情畫意般的臆想的升華。這種不計客觀的近乎沉湎的偏激的愛,令我固執地近乎沉湎地偏激地接受。 其實一直到今天,我都不能理解,何以如此反現代性的退步的潮流取向,竟能令我如此心弛神往,及至瘋狂地追求。 直到有一天,我重讀此書時瞥到《寒風吹徹》一文,終于在童年的夢想和現實的沉倫中尋到了一條溝通的懸橋——盡管它是那么悲憫: ——————————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我的一小爐火,對這個貧寒一生的人來說,顯然杯水車薪。他的寒冷太巨大。一個人老的時候,是那么渴望春天來臨。盡管春天來了,她沒有一片要抽芽的葉子,沒有半瓣要開放的花朵。春天只是來到大地上,來到別人的生命中。但她還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圍抱著火爐,烤熱漫長一生的一個時刻。我知道,這一時刻之外,我其余的歲月,我的親人們的歲月,遠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風吹徹! ≌娴拈L大了,童年時不懂的一些事一些人,終于也慢慢地懂了。其實無論是《一個人的村莊》的新疆火爐,還是我和我母親的高郵咸蛋,一旦入了內心,大抵都是一樣的! 『荛L一段時間,都沒有再遇到過一冊純粹感動我的書。一直到不久前,聽聞郭小櫓的小說《我心中的石頭鎮》入圍2017年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的六人決選名單。于是找來細看,于是再次不由自主地陷入狂愛。 共鳴的產生有時未必非得境遇相似。她的蕭索的悲涼的鄉土,她的孤獨的恐懼的童年,她的“咸得連魚眼睛都能喝兩碗粥” 的鰻魚鲞;我的清新的模糊的鄉土,我的溫暖的愜意的童年,我的“鮮得連蛋中油都能炒兩盤菜”的咸鴨蛋。閉上眼睛,我和她竟然似一模一樣的兒時歲月! ∥夜虉痰匾詾椋挥袑⒊鞘信c鄉村同時融入生命和血液中的人,才能體味到溪流之與瀚洋,夏蟬之與冬梅的不同的滿足的快感。可惜這種都市和鄉土的血肉相連的美麗,現今的孩子都無緣會到了。 其實我亦看過郭小櫓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芬芳的三十七度二》——只是隨意地匆匆掠過——大行其到的“小資”文學,雖然我也愛讀,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強迫自己與之“劃清界限”——許是因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吧。 就像我的前一個自然段那樣,四個短句分別用三個破折號連接,兩兩互為補充,三三互為呼應。其實生命中的故事,大概也是如此。昨天發生的事,會對今天產生影響;而對明天產生影響的今天的事,其實只是連接昨天和明天的故事中的驛站而已! ∥矣植恢挥X地故作深沉了,但總會有人能讀懂——我想! ≡诶顗廴摹段业闹驹浮芬院蟛痪茫衣牭搅恕渡⒉皆谇宄坷铩罚蓛灻蓝耢o,就像童年的生活一樣簡單。我至今說不上這首歌的原唱者是誰,只是一如既往的喜歡! 『湍μ齑髲B比起來,我更喜歡鄉村田園;和r&b比起來,我更喜歡民謠流域。這是不是意味著我本身就是一個與現代都市格格不入的人?沒有人可以告訴我! ∫股钊遂o的時候,每每細想于此便徒生感慨。自以為是地將其“升格”為“哲學范疇”的問題,醒來卻免不了一場啞然失笑。 今年是二零零五年,算起來,康德逝世距今已是兩百零一年。只是他在二百多年前所定義的“哲學概念”,今日看來仍然是那般的深入我周身的血脈和骨髓。 —————————— 人既不能忍受一個沒有價值的世界,也不滿足于他所面對的現實,所以他需要一個理想的世界作為現實世界的補充和超越,并且以之作為他生存的根基和目標,哲學便應運而生! ∥沂窃谠噲D尋找這樣一片理想世界,并籍此擺脫現實中的不安與不滿嗎? 我不知道。 尼采也早在一百零五年前離我們遠去了,可是他的反現代,他的與啟蒙的極端對立,他的義無反顧甚至是崇尚唯心的個人主義,每一樣都是那樣深入我心。我惶恐我迷惑,對自由的瘋狂崇拜,僅僅是我個人的叛逆,還是我們這一代人共有的思維革命? 這是悲哀?亦是無奈? 或者只是——必歷的階段。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