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高中
通過最關心我的人的諄諄教誨,我洞徹了什么年齡就該做什么年齡的事的道理,而初中階段的最高境界就是邁進重點高中。能邁進重點高中,意味著中考的全面勝利,意味著已向名牌大學邁進了一只腳。
我報考的實驗中學是市里的老大,省重點的重點,尖子生的聚集地。中考那些天,與門可羅雀的職高、中專學校相比,實驗中學門口人山人海,多家媒體記者在其間穿梭、采訪,跟蹤報道中考情況。
成績揭曉了,不負眾望,我在第一回合已徹底勝出。
全家上下人人都是一臉的榮耀,我以為這種榮耀能持續(xù)到我進入高中后的一兩年。可我猜錯了,家長真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我一上高中,他們就盯上了下一個榮耀,又開始周而復始地對我進行勵志教育。
能上重點高中,說不上高興也說不上不高興,很懊惱沒有找到想象中的感覺。應該興奮卻不興奮,以后的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可言。我有些茫然,預感到我的未來可能會很悲涼,幸福指數(shù)會極低。
曾經(jīng)面對一大堆中考復習資料,我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直到另外一大堆高中預習資料被擺上桌面。經(jīng)過過來人的洗腦,一想到漫漫高中路,一想到下一個更為宏偉的高考目標,我競又熱血沸騰起來。我不得不沸騰,不能不沸騰。“如果不讓自己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那么那些打了雞血的人就會爭相啄死你,尤其是在強手如林的重點高中。”這話是樓上姐姐說的,她正在拼高三。說這話時正是晚上,我們在湖邊散步,微風徐來,我卻不寒而栗,仿佛看見湖面上顯現(xiàn)出一張猙獰的面孔,瞪著血紅的眼睛。
我懵懵懂懂地來到這個眾人矚目的學校。它將要陪我三年,我想近距離、嚴肅認真地感受它。
從這里走向國內(nèi)外名牌大學的學子不勝枚舉,在某些領域成績卓越者的名字已被永久地銘刻在一塊造型獨特的記功碑上。不管這些人的成功是否完全歸功于母校的培養(yǎng),但他們都跟母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當然還包括他們曾待過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培訓班……重點高中的實力.從校慶時知名人物云集便可見一斑。
實驗中學最大的亮點在于號稱一流的素質(zhì)教育。是本地素質(zhì)教育的領頭羊。雖然“素質(zhì)教育”這幾個字在我上幼兒園時就已爛熟于心。但因為以前待過的小學、中學都很普通,不是重點,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與其親密接觸。如今,我將真正投入素質(zhì)教育的懷抱。一想到這兒,我頓感自身素質(zhì)倍增,不禁昂起頭來,臉上也光鮮了許多,仿佛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高素質(zhì)撐得鼓鼓的。再低頭看看身上這套令人艷羨的藍灰色校服,頓時覺得它一點都不像超市里的工作服,胸前的校徽也在熠熠發(fā)光,展現(xiàn)著素質(zhì)和修養(yǎng)。我為將要領略到的高素質(zhì)教育激動不已,盼望著,盼望著……
正式開學了,軍訓,開完大會開小會,按部就班地上課,參加各種活動……日子過得很累很充實,新人新事新話題讓人很興奮。我一改中考期間的沉默和壓抑,與父母的交談也多了起來,把在校的一點一滴都告訴他們,他們也感興趣地聽著。
不用成天埋在題海里,不談考試不談分數(shù),可以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展現(xiàn)個性,自由自在。多點多線、充滿陽光的高中生活真的很精彩。我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這就是重點高中與“白貓黑貓,考個高分就是好貓”的監(jiān)獄式高中的區(qū)別,這就是“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發(fā)展的無限空間”的理念所在,這就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
我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回去跟沒考上重點高中的同學宣揚:素質(zhì)教育就是開滿所有課程,花了錢的課本全要學,不唯高考,不像你們那些高中考什么學什么,其實高考不考的知識才更能體現(xiàn)素質(zhì):素質(zhì)教育就是老師金口玉言,不講或少講,上課就發(fā)一大張卷子讓學生自己做,不給標準答案,直到憋得你非問不可的時候知識才掌握得牢:素質(zhì)教育就是發(fā)揚自學苦鉆精神,練就無師自通的本領,臨近大考也不提倡背范文背例題:素質(zhì)教育就是布置很少的作業(yè),不上晚自習,除了必須的上課時間,其他時間基本由學生自己支配,沒人盯住你不放:素質(zhì)教育下的老師很清閑,不用與學生一起挑燈夜戰(zhàn),不用擔心身體吃不消……
新鮮勁很快就過去了,忙碌興奮之余,我隱隱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孤獨和壓力,繼而又開始自卑起來。我當初就是因為考了個好成績才進了這所重點高中。沒有了那個分數(shù),我就是個一無所有的空殼。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像個紙老虎,虛張聲勢地掙扎一陣子后便散了元氣。灰不溜秋的我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情緒低落到極點。
這種孤獨的心境折磨了我好長一段時間,直到發(fā)現(xiàn)周圍和我同樣情況、同樣想法的同學大有人在。我仿佛找到了知音。看來我不是孤立的,周圍痛的人多了,我反而不覺得痛了,倒是憑空添了幾分自信,像武大郎開店一樣重新忙乎起來。
等我能叫出班里所有同學的名字時,學校開了次邀請家長也參加的學習動員大會。我感覺這次情況很不妙,因為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神情都很嚴肅。他們說我們太浮躁,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玩心太重,心一直收不回來。最后提出的要求就是:為了高考,家長要與學校配合,對孩子的學習要多加關注,多予以監(jiān)督。哦,到底還是有人提到高考了,還是有點hold不住了。素質(zhì)教育和高考分數(shù),魚與熊掌,孰輕孰重呢?我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
我覺得老師和家長這些大人們也很可憐、很為難,因為要在素質(zhì)教育與高考分數(shù)之間把握一個度的確是件很鬧心的事。就像某些家長,一方面說不重視考試分數(shù),一方面又急切地打探哪家輔導班提高成績快。
不到高二,豐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就徹底被高考招安。就像做夢一樣,日子又回到了三點一線,我又投入到了與初中并無二致的學生生活中。日復一日地踏著相同的軌跡。無論學校用什么教育理念,無論老師用什么形式授課,知識都要由自己加工整理輸入到腦海里。每天都是無窮無盡的語數(shù)英、理化生、政地史,這些高考課程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那些諸如音體美、社會實踐、各類社團等素質(zhì)教育課程和活動也漸漸被擠到旮旯角落里,只能偶爾冒出來裝點下素質(zhì)教育的門面。我們最初的熱情早已被題海壓榨得蕩然無存。也難怪,高考失敗的師哥、師姐一次次地在貼吧中告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雙贏是一種冒險,血的教訓要牢記。
為了高考,我們就像溫水里的青蛙,就算快被煮熟了仍樂在其中,拖著疲憊的身軀,學習學習再學習。那虛幻而又真實的高考,是我們的唯一目標,重點高中也奈何不得,同樣也是要被“綁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