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江千戶苗寨
正月初五,我們親戚四家大人小孩19人組團旅游西江千戶苗寨。路程近400公里。凌晨五點由修文出發,一輛面包車,兩輛小轎車。車到貴定天才亮。我雖然睡意已無,因坐在面包車后面右邊,看路邊指示牌很困難。車過福泉,往麻江方向走。那些地名都不熟,過后就忘了。只記得麻江,地形平坦,都是些矮矮小小的山包,山上光禿禿的。漸行漸有坡度,山也逐漸高起來。但山上多是光禿禿的。凱里的山高多了。山上樹木蔥蘢。凱里東站下高速。路邊房屋有不少木結構的,就是磚結構的也涂上桐油漆,好像是木結構似的。房屋大多蓋瓦,屋頂的邊緣都有像亭子一樣的翹角,很有特色。車行不遠,順著一條小河邊走,好長一段路,兩岸都是高高的山。車到目的地,“西江千戶苗寨”幾個大字赫然在目,只看見到處是車和人,找到停車點,停車費40元。大門外我們打糍粑,吃糍粑。買了門票進門,門票每人100元。有旅游車,但大家愿走走路。順著山溝走,不遠就是苗寨的街市,遠一點的木架房屋居然有四層的,我從未見過這么高的木結構房。走進街市,街市兩邊的房屋都不高。店鋪鱗次櫛比,儼然一鬧市,簡直就是一個城市。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有的購物,有的拍照……街市上小吃、苗族服飾,應有盡有。一路上不少旅店的招牌特別醒目,很遠就能看見。稍寬處有苗族男女跳蘆笙舞,原汁原味,女的都穿著高跟鞋,男的穿黑色的布鞋。有游客參雜其中學習,拍照。往下走幾步,來到表演的地方,正在表演,下一場得到下午兩點。同行的女眷,都照相去了。有旅游車,但我們幾個還是步行前往山頂“觀景臺”。路的兩旁都是建在比較陡的山坡上的房屋,每一家門前的小路又陡又彎曲。不少房屋的第一層都是磚結構,只不過墻面涂上桐油漆,好像木質一樣。木架房就建在上面,我這才弄懂了高四層的原因。下山的小路有好幾條,路邊都有扶手欄桿,可見相當的陡。走到觀景臺,放眼遠眺,果然好風景。兩旁高山的谷底、山腰房屋一間緊接著一間,千戶苗寨一覽眼底。不久我們順著陡峭小路往下走。仔細觀察木屋,常常是磚石水泥結構的底層,兩層或者三層的木屋放在上面。同行的還有很多人拉著行李箱,原來他們是為了看篝火留宿的。一想起熊熊的篝火,篝火旁狂歡的男女,一杯一杯的牛角酒,我就不禁心情激蕩。但這只能留待來日了。來到坡底熱鬧的街市,也到了觀看文藝節目的時間。我們趕緊走進去坐好。隨著悠揚的歌聲響起,表演開始了,一色的民族服裝,男的黑色的帕子上綴白銀飾品,黑衣黑褲,花的條裙。女的白色銀絲帕上是高高的牛角飾品。藍底白花的衣服,黑色的布鞋。蘆笙舞,吹木葉,節目精彩,引人入勝。值得一提的是高齡的歌唱隊,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甚至還有90多歲的,銀須飄飄。歌聲婉轉悠揚,是愛情的傾訴,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是苗族幾千年文化的再現。我好像看到了千百年來苗族同胞的生活……
觀賞完畢,已是下午5點鐘了,我們步行出大門。大門外穿著民族服裝的男女,跳著蘆笙舞和游人告別。不少游人參雜其中學跳舞。苗族老人端著酒碗為我們送行,不少游人和苗族少女拍照留紀念。驅車回到家里,已經晚上10來點鐘了,匆匆吃完飯,洗了臉腳,我就上床了,可是卻久久不能入睡。我浮想聯翩,舊社會把苗族同胞攆到深山老林;新社會把深山老林變成繁華的城市。少數民族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少數民族的文化,我們應該繼承發揚光大。讓56個民族之花絢麗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