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畫展
今年寒假我有一個特別的旅行,那就是去上海美術館看畫展。
那是一座坐落于南京西路325號的建筑,渾身散發著一種古老的氣息,如果你暫時找不到這個建筑,你也可以到人民公園里來,因為他們之間離的很近。
我和爸爸走進美術館,就看見一副展出的畫,上面標注的作者是俞云階先生。我問爸爸他是什么人,爸爸回答我說:“俞云階老家在常州,就讀于中央大學,并從師于徐悲鴻,他的畫風是歐洲風格。
第一、二、三展廳主要是以“激情歲月”為題的油畫,他創作的畫在50——70年代,他的代表作是《孵》、《教媽媽識字》、《在大愧樹下》等。第四展廳是他的水墨畫,他的水墨畫有《銳目千里——鷹》、《鐘道》等作品。此次參觀油畫展讓我了解了油畫分為木板畫和紙板畫。
油畫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制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它在歐洲起源發展,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畫種。它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的蛋彩畫。
美術館的二樓是以“儺”——晉永泉的攝影展,“儺”戲是古代的中國人們祭祀敬神的儀式,在古代中國人們的政治生活中占具著巨大的作用,現在在貴州、云南等偏遠的山區還保留著此活動。民間“儺”一般從中國農歷除夕開始舉行至正月16結束。
參加者頭帶木雕假面具,手持兵器,做各種撲打鬼怪的動作,并伴鼓聲和音樂逐邪。古時“儺”戲每年舉行三次,規模很大,肅穆莊重。“儺”在很大的程度上規定了村民們的道德,不偷不盜,否則會遭到抱應的。晉永泉在樸素的黑白攝影里面以獨特的拍攝角度賦予那些平凡質撲的農民一種特別的尊嚴和莊重感。
這一天到上海美術館參觀,讓我獲取了許多新的知識,讓我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