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書語
那是一個迷人的午后,金黃的輪廓混合著這慵懶的時光,釀成記憶。這是你一個人的記憶,像清晨接在指尖的一顆露珠,聞到它的芬芳,但抓不住、道不清——閱讀就是這樣,它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有時你讀著讀著,好似擁抱了整個世界,你不僅僅是你,你可以旁觀,像一個飽經滄桑的游吟詩人,看著一切在眼前發生。故事開始,起伏,輾轉,最后落幕。你收集它們,將它寫成或輕快或憂傷的歌,細細傳唱。讀著讀著你就讀到了生活,讀到一種味道,讀出一種境界。那時的你像一個豁達的老人,從容地看著生活悲喜交加的表情。
人生也許不過是一彎幽靜中的下弦月。它看似清冷殘缺,但其實一直都只是一顆靜靜轉動的遙遠星球。當然也盡可以縱情地投入其中,被七情六欲所占據。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愛,需要恨,誰也不能免俗。人生的激越就像瘋狂地奔跑,緊張得連呼吸都快要忘記,不是嗎?像個孩子一樣真率地吶喊、沖撞,無所顧忌;甚至勇敢地責備命運的不公,斥責這個社會的陰暗晦澀,辛酸軟弱。
那一刻淚水打濕書頁,你才發現你僅僅是在讀著別人的故事。可為什么卻在那里看到自己的身影,覺得你活得那樣鮮活真實?某一剎那對它交付了自己全部的感動,毫不后悔。很久以后你再拿起那本書,回想當時的感覺,可能已經忘記為何會那般感動了。
這就是閱讀,沒有預謀,沒有壓力,只是模糊地品味生活。你哭,你笑,你恨,你愛。你讀過它,然后忘記它,轉過身,回到忙亂的現實里——閱讀,經由你那一刻的感情而催發。
閱讀并不是揣度深邃寓意和其中的情感流向,更多的,是聽到書中的囈語。秋雨先生領我于霜雪的陽關道外尋覓敦煌舊事,讓我聽到敦煌沉穩而又悲哀的搏動與嘆息;張愛玲點燃一炷裊娜熏香,我仿佛回到舊上海,聽旗袍飄逸的韻律,以及人力車穿梭中生命的喘息……一一翻過,一一聆聽,在文采飛揚中,人情暢敘,那悸動于文字間靈魂的所有低唱。
閱讀哲學,并不是堅澀文字中苦思冥想。閱讀需要用心靈去聽取,去感受悸動于書中深層的屬于靈魂的剖白……
且聽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