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天牙,綿綿情
天牙山風景區是原平的風景名勝之一。這兒有很多景點,典故,個個都膾炙人口。
天牙山風景區位于子干鄉停旨頭村。后倚天牙山,左傍滹沱河,右有天牙山瀑布,前為梨園風光。天牙山風景區風光秀美,環境宜人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
驅車前往天牙山,沿路風景也十分美麗,你可以親眼目睹范亭廣場雄姿,欣賞太平古街風采,領略濱河公園娟秀,體驗紅旗大橋的磅礴。
來到天牙山風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富麗堂皇的牌樓,上面題著金碧輝煌的六個大字——天牙山風景區。
進入風景區,首先到達的是石鼓神祠,在寺門口,左邊是鐘,右邊是鼓。在登上臺階兩旁豎立著十多根石柱旗桿,這是古代人們在行善積德后修筑的。登上臺階有一棵千年槐抱榆,據說它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但仍然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進入寺廟,在你的眼前端坐端坐著一尊神像。他就是割肉奉公的介子推。
在介子推廟后有一個小院,院子的正殿里供奉著介子推的母親,偏殿里分別供奉著送子觀音和四大天王。只要在這里磕頭上香便可財源廣進,身體健康。
在廟的后面是一座形狀酷似饅頭的山丘,故稱“饅頭山”。在饅頭山的半山腰有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它的形狀呈象鼻狀,中間是空的,在有風吹來的時候,會發出"咚咚”的鼓聲,故這個景點稱為“風吹石鼓”,石鼓寺也是由此得名的。
在饅頭山的后面是一座蓮花山,由于這座山的頂部是一朵盛開的蓮花的形狀,所以稱為“蓮花山”。蓮花山的山體上的石頭均為光滑的石頭,所以在攀登時只能在石頭間的空隙落腳。在蓮花山的山腳下有一座蓮花池,池中靜靜矗立著一尊送子觀音像,池中的水清澈見底,池中的水是從滹沱河中引出來的。傍晚時分,在夕陽的映襯和微風的吹拂下湖面上猶如流金一般,這象征著原平的經濟發展將猶如流金一般飛速發展。在蓮花池旁有一個非常靈驗的撈兒池。每逢清明節過會時,想要求子的人便一早到這里來,不和任何人說話,如果想要個兒子,便撈個尖形石頭;如果想要個女兒,便撈個圓形石頭。將撈出的石頭包在一個紅布中放在兜里,并給送子觀音磕頭上香。然后再回到家中,把石頭擱置在家中最高的柜子里,便可如愿以償。撈兒池非常的靈驗,已有很多的人在這里求到了自己想要的孩子,現在在撈兒廟里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錦旗,金黃的流蘇也熠熠生輝。
在蓮花池的左面是一座忠孝臺。一座高達10米,重大1噸的介子推背母的紅木雕像赫然聳立。這座雕像講述的是晉文公重耳在晉國稱霸后,褒獎了當年與他同舟共濟的大臣,而介子推卻悄然隱居,帶著老母去了無人問津的綿山,晉文公派人在山上搜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介子推,于是便命人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沒有出來,他被燒死在了綿山上,但是他的魂魄卻化作一縷青煙落在石鼓寺。在登上忠孝臺的臺階上有一個別致的百孝圖,它極力彰顯著原平“孝”的優良傳統。早在百孝圖的下面還有幾尊"孝"的雕塑,內容有“臥冰求鯉,黃香扇枕溫席”等。在忠孝臺下面面還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個香火爐,香火爐兩旁分布著十二生肖雕塑。
從忠孝臺往左走就是天牙山了,天牙山海拔1080米,在山上星羅棋布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涼亭。在寒冬下雪后,從來不需人工處理積雪。一夜之間,山上便沒有了積雪,人們稱之為"天牙掃雪"。登上天牙山的頂峰,鳥瞰天牙山風景區的全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別有一番風味。天牙山背后是一個瀑布,瀑布把山下沖開了一條峽谷,山清水秀,十分美麗。
在天牙山的山腳下是一個仿蘇州園林的池沼,池塘上橫架著一座十字橋,池中清波蕩漾,魚兒嬉戲。
我愛天牙山,愛它山清水秀;我愛天牙山,愛它景色宜人;我愛天牙山,愛它的氣勢磅礴。
評語:小作者以清新、樸實的筆調向我們介紹了“天牙山”自然風景區的優美景色和典故、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