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你辛苦了
文若,你可還記得,你我初相見時的場景嗎?那是初平二年,你離本初而來投孤,當時你我相見恨晚。孤發現了你這王佐之才的驚才絕艷,稱你為“吾之子房”,那是你才二十九歲,多么意氣風發啊!
后來,孤經常問計于你,你算無遺策,驅虎吞狼,四勝四敗,使孤甚感欣慰。你還給孤推薦了許多人才:公達、志才、豐孝……都是大才。
建安元年,你奉勸孤奉迎天子,孤認為你言之有理。從此,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成了孤的戰略優勢。孤知道你忠于漢室,勸孤奉迎天子是為了天子的安全。文若,請相信孤,孤當時只想當“治世之能臣”
孤知道你的大才,但你卻“居中持重”幫孤調度籌劃軍國之事。看著你每日都在尚書臺操勞,孤很心疼,孤明白,內政有時比謀劃戰斗更辛苦。
文若,你辛苦了。
建安十二年,孤統一了北方,卻失去了豐孝。孤很難過,只能向你傾訴。孤知道,你比孤更難過。你失去的不僅是一位同僚,更是一位朋友,一位知己。
在這些年,你看著那個總叫自己小叔卻比自己大的侄子已變得八面玲瓏,讓人不可接近,你的苦楚也無法傾訴;看著那個號稱鬼才的風流男子,身體以一日不如一日。你是多么痛苦啊!所以你整日把自己埋在尚書臺的公務中,就是為了不使自己想起那些人、那些事。
可是,文若你知道嗎?在一個人已擁有半壁江山時,怎會沒有野心?這時,孤已經想當“亂世之奸雄”了,孤知道,這一背離了你的初衷。孤知道孤對不起你,可是這一切已無法回頭……
那年,孤要加九錫,平日溫和的你竟公然孤,孤一生氣,就把你留于壽春。后來,孤讓人給你了一個空食盒,本想讓你明白,漢室已如此盒,空有外表,內在虛無。聰明如你,又怎會不知?
可是,你竟堅守信念,服毒自盡。也許,死才是你最好的解脫吧。
但,文若,孤聽了你的。孤,沒有稱帝哦。
孤知道你有多痛苦,一生的信念與二十一載為之操勞的主公,如何抉擇?
縱此生玉碎,一盞飲殤魂。
文若,辛苦你了,一個人背負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