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愛——讀《搗蛋鬼日記》有感
很多人羨慕造物者的萬能,殊不知每個人就是造物者,人們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下一代,順理成章地擁有權(quán)力賦予一個孩子有愛的生活或是失落的童年……
《搗蛋鬼日記》講述的是一個富有想象力,天真善良的小男孩加尼諾的神奇經(jīng)歷。他弄了一個動物園,掛在樹上的猴子是姑媽的鄰居的小孩子;他在姐姐的婚禮上,把鞭炮拴在姐夫的紐扣上點燃爆炸了;他在家中表演魔術(shù),差點用玩具手槍射瞎了一個客人;他在客廳里釣魚,卻釣到了一個老人的牙齒……他的經(jīng)歷令人發(fā)笑,卻又給人無盡啟迪。
然而,好心的加尼諾每次都會辦壞事,幾個姊妹在家中辦了一個舞會,她們怕“不請自來”的姑媽會給她們丟臉,加尼諾勸姑媽在舞會前一天離開,卻遭來一陣毒打。我實在為他感到不服,為什么他的好心,父母不能理解?難道就因為他是孩子?可是孩子犯錯就要挨打嗎?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只是感受到有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太過卑微。
假如你是個家長,我想告訴你,每個孩子,都需要被贊揚,而不是粗暴的否定。
假如你是個家長,我想告訴你,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寬容,而不只是一味地嚴格。
假如你是個家長,我想告訴你,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寵愛”,而不是過分溺愛!
正如我的一個姐姐的一次感慨:“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帶著善念來的,與生俱來得只有饑餓和欲望這些生存本能。只有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笑和淚,喜歡過別人,也被別人喜歡,然后會變得溫柔,會明白一些人,事,物,這就是善良。沒有人會希望別人不喜歡自己,這就是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看完《搗蛋鬼日記》后我總是在想:如果加尼諾沒有生病的話,他的父母會對他好嗎?或許吧,關(guān)愛總是在受過傷后才能體現(xiàn)的出來。又或許,這份愛一直在,只是青春期的好強讓我們習慣將自己包裹得太緊太緊了。
孩子與父母間關(guān)系不好,錯只歸于父母嗎?不是的。正如他父母所說,他的頑皮讓他在墓地也能玩的開心。或許吧,他們曾多次想過原諒他,畢竟他還小,可是,很多家長都會想:“難道就這樣放任他們嗎?難道說這次原諒了下次他們就不會再調(diào)皮了嗎?吃一塹長一智,若不讓他們受點教訓他們會變懂事嗎?”因此,又以暴力對待。
假如你是個孩子,我想問問你,當你快樂時,你是否跟父母分享你的快樂了?
假如你是個孩子,我想問問你,當你生氣時,你是否只是大吼大叫,而沒有告訴他們你發(fā)火的理由?
假如你是個孩子,我想問問你,當你難過時,你是否一味地埋怨父母為什么不理解你,而沒有好好地跟他們說一說你為什么難過?
我想,如果是這樣,我們是否又太理所當然了?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應(yīng)該明白我們想要什么,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應(yīng)當明白我們不想要什么,在想什么,而我們,卻什么也不跟他們說!
于是,經(jīng)常地,孩子不服,家長生氣;孩子叛逆,家長無奈;孩子頂撞,家長打罵。明明我們都愛對方,明明我們都是無條件地為對方好。一家人的關(guān)系又何故會弄得如此“水深火熱”?
也許,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對于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我們也并不缺少愛,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缺少發(fā)現(xiàn)愛的心靈。
所以,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愛并從中獲得力量吧!
我在嘗試,你可愿與我一同前行?
初一: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