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繁星?春水》有感
我的母親愛閱讀。中外名著、詩集小說她是一個也不放過。還記得在我念小學五年級時,她的床頭又擺多了一本包裝精美卻不算厚的書,我好奇,便拿了起來。一看,封面上印著幾個大大的字:繁星?春水。我隨手翻了翻,震驚了:居然全是詩!震驚的同時也倒吸了一口涼氣,我敬佩著,是哪位詩人能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詩句?只可惜,過了那一天,我便再沒有動過那本書。這,就是我與《繁星》?《春水》的“初次相識”。
轉(zhuǎn)眼,我上了中學。因為老師的要求,我與《繁星》?《春水》“重逢”了。我像見一位老朋友一般翻開了《繁星?春水》,這感覺既是遙遠也是親切。我不禁一首接著一首、一頁連著一頁地讀了起來……
據(jù)了解,《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謝婉瑩,生于十九世紀初。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受著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影響,將筆下的一首首小詩編成了一本書,也就是《繁星?春水》。她寫的詩歌簡短卻意味深長,樸實卻生動優(yōu)美。十幾個字的詩卻能傳達作者內(nèi)心的想法,一些終身受用的大道理便隱藏其中。這本書有三個主題:母愛、童真、自然。冰心在詩中多次贊頌母愛,我們能夠輕易地讀出她對母親的依賴與孝順。冰心也是一個富有童心的孩子,在她天真的語言中隱隱透著對臟亂社會與人們復雜心理的憎惡。自然,你怎能說她不是最美好的?只是在人類的發(fā)展中,人們內(nèi)心的自然與環(huán)境的自然已被漸漸磨滅。
閱讀完這一本書,一些經(jīng)典詩句卻遲遲停留在我的腦海……“果兒沉默的在樹上掛著。花兒的價值,要因果兒而定了”告訴我,人有著光鮮的外表是無用的,而他真正的價值取決于他對社會的貢獻;“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告訴我,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樣輕易滿足,更不能驕傲自滿,要不斷去開闊視野;“光陰難道就這般的過去么?除卻縹緲思想外,一事無成”告訴我,光陰稍縱即逝,正處于青春年華的我們應該把握青春,不要等到光陰似箭一去不復返后,才為自己的一事無成而追悔莫及。回想起,我更震驚了。原來這本書、這些詩歌早已悄悄地影響了我的生活與思想。閱讀時,我已暗暗地悟出了某些道理。
閱讀完,對于這本書的書名,我有自己的理解:這些詩句就如繁星,一顆顆是那么明亮,聚集起便交織出璀璨星空;這些詩句就如春水,在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里,默默滋潤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田地。這本書,看似微小,然而偉大。
燈光下,我又輕輕地捧起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