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最后一頭戰(zhàn)象》有感
看完《最后一頭戰(zhàn)象》這本書,我唏噓不已,我邊看邊笑,也邊笑邊哭。誰說動物和人不一樣,為什么人們看見動物就像看一個玩具,看一頓盤中餐?它們和我們一樣!有著高尚而美麗的品質(zhì)和情感。它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有親情恩仇,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給我們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
在《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中的嘎羧,曾經(jīng)是一頭戰(zhàn)象,在與日寇的戰(zhàn)斗中僥幸生還。身體殘疾的嘎羧,被寨子的人照顧休養(yǎng)了二十多年。在預感聲明行將結束之際,它披戴上當年作戰(zhàn)的鞍馬,風塵仆仆的趕路。而它并不是去祖?zhèn)鞯南筅#潜几爱斈旰退⒓缱鲬?zhàn)的犧牲的伙伴的墓前,掘墓自葬,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敬佩的思想感情!
二十多年來,它從來沒忘記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從未忘記浴血奮戰(zhàn)的幾十個同伴,從未忘記自己雖是一頭大象,但卻是一頭戰(zhàn)斗的大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直到死,它依舊認為自己沒死在戰(zhàn)場上,也應該死在長眠在此的同伴身邊。這是英雄!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位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老軍人,在彌留之際,他穿戴整齊、軍裝肅整,然后安臥于蒼松翠柏之中,給人無比的震撼。
《給大象拔刺》中的一家三口(象),公象和母象舔犢情深,小象受傷,竟像知道“我”是赤腳醫(yī)生似的脅迫“我”,讓“我”給小象拔釘子。可拔釘子哪能不痛呢?小象哭,大象特別難過,它就拿“我”出氣,好像是“我”故意把小象弄哭的。所以小象疼得亂叫、亂跳時,“我”就學它,好像“我”也很難受。大象大概覺得這樣很公平,于是不再折磨“我”了。小象康復后,大象送了“我”一個野蜂蜜做為報酬。它們雖然不會說話,但也和人一樣,也愛子情深,也懂得感恩和回報。
《憤怒的象群》告訴我們,大象在通常情況下與人和平共處,但是受到傷害,也是一種有仇必報的動物。所以不要傷害它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所以人類應該和動物友好相處。
《象警》中,大象好像是盡忠職守的警察,在履行自己神圣的使命。它們憑借龐大的身軀和威嚴,保護不同的動物在炎炎夏日里免遭鱷魚的襲擊,在水里痛快的洗澡、喝水,在這個時候狼不追兔,虎不吃鹿,大家一起和和睦睦。我覺得大自然里有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才如此多姿多彩。
沈石溪的小說語言流暢優(yōu)美,描繪了云南的特別是西雙版納的原始風光,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充滿了神秘的美麗地方,沈石溪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的動物王國。狼王、鹿王、老虎、狐貍、戰(zhàn)象、野牛、野豬王、云豹……就是他動物故事的主角。他把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性格特征描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更為難得的是,他賦予這些動物的行為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把他們當作有靈性的生命來寫,深深地感動了讀者,并給我們以生命的啟示。在動物身上,我們能看到高尚,也能反省自己作為人,所作所為是否有許多的不足之處,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