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好弟子規(guī),傳承中華美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題記
在讀完《弟子規(guī)》這本書后,便感覺到了中華美德是多么豐富而深邃。若用兩個字來形容怎樣做好一個中國人,那便是道德。“外德于人,內(nèi)德于己”,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便是傳承中華美德的關(guān)鍵。
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語:“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正如這句話一樣,《弟子規(guī)》在第一部分“孝中”便充分的體現(xiàn)了。人只有學(xué)會了孝順,才能愛自己和周圍的人,才能與身邊的人和睦融洽地相處。一個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又怎會接受并愛其他人?
父母用盡了心思讓我們安全健康地成長,這份恩情是用多少物質(zhì)上的東西都換不來的,也永遠(yuǎn)報答不完,又有什么理由令我們不愛,不孝順父母呢?若是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那后悔莫及也無用了。哪怕是用綿薄之力為父母做一張賀卡,打一盆洗腳水……父母也會在精神上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guān)懷。
《弟子規(guī)》中還用了一部分說明了兄弟姐妹之間相處應(yīng)融洽的內(nèi)容。“入則孝,出則悌”,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兩者之間是相互和諧,相互促進(jìn)的。父母生下了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你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若兄弟姐妹之間不融洽,不和諧,那么父母也會因此而擔(dān)憂。和睦,便少了父母的操心,這不也是在孝敬父母嗎?
讀完《弟子規(guī)》后,我們應(yīng)毫不猶豫地付諸于行動,把自己的感悟投入到實際生活中不斷體會,“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要求自己,做到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做個有道德的人。那么如此,我們一定能成為一個高尚,對人民有益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