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的缺失,靈魂的救贖 ——讀《狼圖騰》有感
他的小狼死了,草原也沙化了;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質一樣,也隨著草原的消逝而漸行漸遠,遠離我們的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里,漠視著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題記
《狼圖騰》,這部史詩般的震撼我們的小說,將我們印象中的狼的愚蠢,邪惡完全顛覆。是的,蒙古草原狼是狡詐、勇敢、機智、兇殘、雄心、耐性,精神強悍而健壯的。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隊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如此和諧,這一切比那些一味為金錢而獵殺狼群的人們要強得多了。
在讀《狼圖騰》之前,我一直認為,狼,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只是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捕捉一些小動物,撿動物的尸體來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普通至極的野獸而已,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他永遠只能作配角,然而,在《狼圖騰》一書中,隨著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漢人幾千年來對狼那種片面、偏激的看法是多么無知甚至愚昧,現在,在我看來,狼,不僅是騰格里的守護神,還是值得一切人類學習的可敬的導師,是它們,教會了蒙古人高超的軍事技術、適應能力和強悍的進取精神、危機意識與狼一般的勇敢、機智。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上狼獵殺獵物時體現得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攻擊都堪稱經典,他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斗爭中這種智慧隨處可見,為了不是狼群暴露,獨處而被發現的狼,往往逃往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還有狼群對馬群的瘋狂報復:選準時機,以令人膽桑新進的銳利目光,將馬群趕進大泡子里,并以極強的合作性,召喚其余狼群,以馬群作為漫長冬季的吃食。這絕非只是簡單的聰明,而是天賜的智慧。
也許,狼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炎黃子孫的圖騰,但是,我們應該在我們的血液里注入奔騰著的熾熱的狼性的血液,將狼性精神發揚光大,沖出思想的牢籠,讓這種精神沖向世界!
是的,狼性精神永遠不會消失,他的靈魂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