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峻不回來吃飯》有感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句話說得如此貼切,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會想著父母身體是否安康,卻不曾思索過自己若稍有損傷,“天下父母心”會是如何心疼?父母對子女的愛何其偉大?
黃春明先生的《國峻不回來吃飯》一詩,使我感觸很大。各大報章雜志和電視新聞,近年來大肆報導自殺事件,難道這些輕視自己生命的人,不管是為人子女或已為人父母,在決定自殺時,不曾思索過,他并沒有解決了任何事情,他只是把自己的痛苦加諸到自己的親人和關心他的人身上而已?新聞報導過后,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切已過去,但家人所承受的傷痛并沒有隨之消逝。“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想奉勸那些一時想不開的人們,在遭遇困難、瓶頸時,“路不轉,人轉。”換一個方向去想,或許就能海闊天空。
“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在黃春明先生的詩中,曾提到父親不等兒子回來,就先吃飯了,文字表面看似冷靜,但可否想過,那可是因真的遭遇過了那樣身心長久的煎熬,所能做出的唯一反應?人生還是要過,長久的路還是要靠這雙腿繼續走下去,妻子無法面對現實,令人不忍又憐憫。誰能幫助一個心碎的母親振作起來,勇敢面對喪子之慟呢?
為人子女的,不管遇到任何難關,在腦中出現自殺念頭的瞬間,不妨想想,就算你除下了自身的痛苦,但卻也永遠帶走了父母想要子女“回家吃飯”,那微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