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作文(2篇)
換個角度作文(1)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結果不同。
有一個小孩和他的伯父去撈魚蝦,到了溪邊,小孩一直想著如何捕撈魚蝦,卷起褲管,腳猛地踩進水中,結果揚起溪底的爛泥,將附近的水弄渾濁了,小孩看不到溪中的東西,什么也撈不到,覺得很沮喪,伯父便對他說:“向前看,水是清澈的,小心向前走。”小孩聽了,向前看,前面的水果然是清澈的。他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不再把溪底的爛泥帶起來,最后也抓了不少魚蝦。
如果小孩只想抓魚蝦,結果只會把水攪渾,什么都抓不到。當他看到水那么清澈,不忍破壞水的清澈,換了一種角度,結果也抓了不少魚。從想著抓魚蝦到想著不要攪渾水,小孩換了一種角度,結果看到的問題不同了,最后竟然收獲了許多。遇到難事,不妨換一個角度,這樣事情解決起來或許更方便。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老師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楊桃讓大家寫生。楊桃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了,所以大家都畫了起來。畫交到老師手里,老師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小男孩的畫,畫上不是楊桃,而是兩個五角星,同學們紛紛笑這幅畫的作者。老師讓大家到小男孩的座位上去觀察楊桃,大家過去后都楞住了,從小男孩的角度出發,看到的是楊桃的側面,而側面,正是兩個五角星。
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看來往往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的角度不同,那個小男孩的角度與其他同學不同,他們所看到的事物就不同。所以我們遇事,一定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避免發生矛盾和誤解。從別人的角度出發也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所以,我們遇到困難、發生矛盾,一定要換個角度試試。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就不同。
換個角度作文(2)
一個年輕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輕人問:“這里如何?”老人反問:“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說:“簡直糟糕透了。”老人接著說:“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又來了另一個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也同樣反問,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老人便說:“這里也同樣好。”旁觀者覺得詫異,問老人為何前后說法不一致?老人說:“你要尋找什么,你就會找到什么!”
在不同人的眼中,世界也會變得不同。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世界依然是那個世界。你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就會發現很多美麗的風景;你帶著滿腹怨氣去看,你就會覺得世界一無是處。
春秋時期,管仲少時貧賤,早年曾與好友鮑叔牙以經營小買賣為生。管仲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拿到了應得的那一份,還要求再添點兒。鮑叔牙手下罵管仲貪得無厭,鮑叔牙替他辯解說,他家里人口多,開銷大,我自愿讓給他。管仲帶兵膽小怕事,手下士兵不滿,而鮑叔牙卻說,管仲家有老母,他為了侍奉老母才自惜其身,并不是真的怕死。鮑叔牙百般袒護管仲,是因為他知道管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還沒有機遇施展。管仲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是鮑叔牙也!”就這樣,他們成了莫逆之交。后來,管仲在鮑叔牙的極力推薦下,成了齊國宰相,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鮑叔牙總能替管仲著想,才成就了管仲,成就了強大的齊國。
這兩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是,做任何事情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結果都不會太理想。不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只有學會換位思索、換位欣賞,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和希望;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只會使人淪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