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無愧于心
有時以為,別人的才是好的。
從小就經(jīng)常這樣。總是感覺別人的生活狀態(tài)更好,可以自由,灑脫,可以無拘無束;總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壓抑,更沉悶。那時真的很羨慕他們,有時會暗自嘆息我為什么不是他們,自己若是他們,那該多好。
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悠哉,不過是把心里的壓抑和沉悶隱藏得很好。認(rèn)識這樣一個女生,人很好,大大咧咧,像個假小子,似乎一切哀愁都不在她身上。很多認(rèn)識她的人都說她很陽光,很幸福。但我曾親眼見過她一個人低聲哭泣,哭聲很低,似乎怕被別人聽見。后來她的摯友告訴我,她總這樣,不是一次兩次了。
那一瞬間,我不再羨慕她的開朗和無憂。因為我知道,這種開朗和無憂建立在痛苦之上,真的很累。我忽然很慶幸自己,最起碼,我不必費盡心機隱藏自己,高興時可以笑,偶遇挫折,可以長嘯,可以俯臥撐一百下發(fā)泄心里的憤怒,然后恢復(fù)平和……這時才發(fā)現(xiàn),別人的終究不適合我,做好自己,才能無愧我心。
家長和老師總有這樣的習(xí)慣,動輒以此激勵我,“你看誰誰誰,人家每天晚上學(xué)到半夜才睡覺;你再看那個誰,他成績怎么那么好……”真的很反感,雖然明知他們出于好意。我就是自己,何必亦步亦趨地去做另一個別人。素墨說:“無須步人后塵,無須和別人比較,從內(nèi)心出發(fā),追尋自己的夢,這就是你的生命價值。”跟在別人的身后,臉上沾滿的,總是別人揚起的塵土,倒不如踏踏實實地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尋自己的夢。
夢,真的很遠(yuǎn)啊;夢,在哪兒?
幾天前重讀了一遍《棋王》,因為一句話,很動容——“人還要有點東西,才叫活著。”那不就是自己的夢嗎?夢就在心中,只有屬于自己的夢,才是真正值得去尋的夢。別人的總是別人的,就算偷來,良心也會不安,夢亦如是,選擇了我的夢,才會無愧。
人生,真的是一場戲,有很多的角色等待著我扮演。評判一個演員演技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他是否入戲。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我總喜歡沉浸戲中,在戲里演好自己,收獲快樂。喬布斯說:“不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生活,不要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了你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誠然如此,人生如戲,我即是主角,不需要從別人的劇本里剽竊,演好我的戲,樂在其中。
上了初三以后,時間變得很緊,偶遇假期,我會選擇在街頭踽踽獨行,不論是燈紅酒綠還是遍地凄涼。走在街頭,看到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看到有車駛過,碾碎一地星輝;看到有人匆匆行過,只留下長長的背影……然后,心頭一震,似有所感,進(jìn)而有所悟,感覺很輕松很超然。而別人,可能在家睡得昏天黑地,玩得不亦樂乎——他們,不會有這種感悟,不會在其中享受其中真味,也不會選擇這種方式來放松自己。
不再羨慕別人的美好,也許他們正在羨慕我的超然;我不愿和他人比較,我只求超越自己。自己的夢,就在心中,其中真味,又有誰知?我寧愿無愧于心地做好自己,在人生的戲中追夢,直至圓夢。
《俠客行》的結(jié)尾中,石破天仰天長嘯,“我是誰?”沒有人回答他。我是誰,不必深究,我,就是自己,做好自己,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