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可神圣
評價一個人,常分為俗人與圣人。于是人們大多認為“俗圣不兩立”。其實非也,神圣自世俗,世俗可神圣,因為有大愛溝通其間。
圣耶?俗也。從古至今有許多被人們尊為“圣人”的人,“圣人”孔子,“亞圣”孟子,“武圣”關羽,“詩圣”杜甫,“七絕圣手”王昌齡,“短篇圣手”汪曾祺??難道他們個個都是天之驕子,一出生便擁有超凡脫俗的圣人特質嗎?再仔細一分析,發現他們又全是“俗”人。“文圣”孔子本是俗人,人稱孔老二的一個普通魯國百姓而已;“武圣”關羽是俗人,本是市井中的小手工藝者而已;“短篇圣手”汪曾祺是俗人,只是沈從文先生的一個普通學生??這些人不都是從世俗百姓中產生嗎?可又有誰會說他們不是圣人?孔子胸懷天下,心系蒼生,欲用“仁”、“禮”教化天下;關羽的“忠”、“義”、“仁”、“勇”無不令人欽佩;汪曾祺關注現實,關注底層人民生活,才寫出流轉生動、自然曠達的名篇佳作。這些就是圣人,圣人其實也都來自民間!心中常懷大愛,源于俗世的大愛、大禮,讓普通人成為圣人。俗耶?圣也!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做著平凡的事,即所謂的俗事:工人組裝機器,老師答疑解惑,清潔工清掃大街??因此,他們常被定義為俗人。的確,蕓蕓眾生,做這些平凡俗事的人數不勝數,他們當然就是俗人了。可有一些“俗人”卻被人們尊敬,被人們銘記,他們中有“俗”士兵雷鋒,“俗”教師葉圣陶,“俗”青年徐本禹,“俗”女兒孟佩杰??這些人做的不都是俗事嗎?可又有誰會說他們只是俗人?雷鋒愛身邊每一個人,愛國家的每一顆螺絲釘;葉圣陶愛每一個孩子,愛每一個學生;孟佩杰深愛自己的養母,深愛自己的家??這就是他們從眾多俗人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啊!大愛存心間,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愛國家,俗人也就是圣人!
俗耶?圣耶?圣俗之辨似乎天上地下,可二者又緊密聯系,圣人源自俗人,俗人也能成為圣人。我們是“俗人”,每個人都是“俗人”,可每個人也都有成為“圣人”的潛質,只要我們做好手中的“俗”事,心中裝滿對別人的愛,隨著時間流逝,你會發現生活中“圣人”會越來越多,而你不知不覺也成“圣人”了。神圣自世俗,世俗可神圣,唯有愛溝通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