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孝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將我們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撫養成人,看似一個簡單的過程中,殊不知,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多少關心?赡闶欠駷楦改笓纹疬^一片天地?
在我國古代,孝為基本禮節,也是人們平常最看重的道德準則。在那時,兒女吃飯時要等到父母先動筷,坐的位置也有講究,一定要比長輩低一些,表示尊敬。每天清晨,要比父母起得早些,立于父母臥室門外,奉茶,給父母請安。父母之言,在那時猶如帝王給其臣民的圣旨,不可謂不聽。這種行為雖然有些不妥,可是在這些生活細節中,無不體現著“孝”這個字眼。
在我國古時有孔融讓梨,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都是孝的典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學派實現最高理想的過程。修身,修養的是自己的品德。可是,一個人如果連感激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的話,其品行又能有多好呢?如此一來,修身都達不到,更何況成大事呢?
在二十四孝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岳飛,南宋湯陰人,幼年家貧,父親早亡,事母至孝。岳飛謹遵母命,刻苦習文,又學得一身武藝。十九歲應募從軍,不久,守父喪還鄉,后應募抗金。起初,岳飛因母親需要照顧,作為家中獨子不肯遠行。母親對他說:“一個人應盡忠,也應盡孝。如忠孝不能兩全,二者只能取一時,理應盡忠,盡忠也是盡孝!痹滥笧槭箖鹤佑涀∵@番教導,在他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宇。岳飛謹遵母命,毅然應征,以軍功授秉義郎,后升為統制。后岳飛作為主帥,統兵北伐,他率領的“岳家軍”能征善戰,收復大片失地!氨M忠報國”的岳飛,也被譽為忠孝兩全的名人?梢,孝并不是只讓父母衣食無憂即可,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滿足與快樂。
縱觀古今,“孝”處處皆是,在吉林省長春市有一個叫李根的小女孩。李根的爸爸因患重病而長期臥床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只能靠自己稚嫩的雙肩托起全家的負擔。因為爸爸半夜要咯血、扎針、吃藥。所以李根想了一個好辦法:用一根泥龍繩,一頭系在爸爸的床頭,一頭系在自己腳腕。這樣,爸爸就可以拉動繩子,叫醒她了。
孝,百善之首,做人的根本之道。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