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重生之痛
在中國古代多如繁星的傳說中,鳳凰無疑是最燦爛絢麗的主角。它生前美麗而神奇,死后周身燃起熊熊烈火,浴火重生更是令人驚嘆。只是當火舌燒到美麗的羽毛時,鳳凰的疼痛又有誰知曉呢?
生活中處處布滿各種有形無形的“火焰”,吞噬著我們金光燦燦的“羽毛”。勇敢承認過后,你將迎來更美的新生。
歷史長河中從不缺少這樣的“火焰”。漢代司馬遷,因為李陵仗義執言被處以宮刑,含冤入獄。昏暗的牢房,身體的疼痛,內心的屈辱,靈魂的不甘,這一切像層層陰云,遮蓋了漢朝的天空,卻遮不住司馬遷心中的光芒。他最終是在牢獄中完成了《史記》,實現了他與父親兩代人的夢想,同時也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學財富。《史記》也因凝結了太多司馬遷的疼痛而熠熠生輝。
疼痛的“火焰”從不因對方身份的高貴而望而卻步。在春秋戰國亂世之年,吳越之戰,越國戰敗。為保越國,越王勾踐前往吳國為奴。幾年內,勾踐干各種粗活雜役、遭他人恥笑,在普通人難以忍受的事情,勾踐身為一國之王都忍了。不難想象,他定然握緊雙拳、咬緊牙關來平復內心翻江倒海的疼痛。回國后,他并未貪圖安逸或是一蹶不振,而是勵精圖治,終究打敗吳國、一雪前恥。越國數百年后的繁榮存在,背后自有勾踐這份疼痛的支撐。
鳳凰從火焰中重生,使它更美的不是火焰,而正是那份烈火焚身的疼痛。人生也是如此。摔倒過的人才能走得更穩,失去過的人才更懂得珍惜,失敗過的人才更向往成功……握緊雙拳,勇敢接受疼痛“火焰”的洗禮,像鳳凰、像司馬遷、像勾踐那樣。
享受鳳凰重生之痛,我們將收獲人生最美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