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一種美德
法國的大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是人性中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擁有它,你就會覺得人生寬廣而燦爛。
我國有句諺語:“惡人膽大,小人氣大,君子量大!焙螢椤傲看蟆保俊傲看蟆奔礊樾男貙拸V,待人寬容。這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君子。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寬容是理解,是新月一彎;寬容是奉獻,是彩霞一片。寬以待人,你就多了一扇窗,擁有了一份溫馨,凈化了自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有了“海內存知己”的胸懷,才不會有“兒女共沾巾”的憂傷;人有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氣度,才能有“六尺巷”的美名傳揚。清朝宰相張英與葉侍郎比鄰而居,因葉家無理霸占張英三尺地方,張家就寫信給在外的張英,張英回信道:“千里只為墻,再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埣衣爮牧藦堄⒌脑,讓退三尺。葉家見到十分慚愧,于是也讓出三尺。“六尺巷”的美麗故事不正是人性中寬容美德的體現嗎?張家能夠放下自己的私利,以“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寬闊胸襟,包容了葉家的斤斤計較。從而避免了一次難以預料的紛爭。只有寬容,才能使人與人的關系更加和諧,生活更加美好。
寬容的美德就想和煦的春風,不僅可以避免紛爭,而且可以化解怨恨的堅冰。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天,他打開房門,看見一個骨灰罐放在門前。他想:這一定是對面鄰居仇人家的小孩扔到這里來的。他想立刻沖到鄰居家當面對質,可是爸爸攔住了他,說:“他既然送你骨灰罐,你何不用它來栽花呢?”他聽從了爸爸的話,在里面種上了一朵百合花,給鄰居送了回去。鄰居的家人十分慚愧地向我道歉。鄰居的家人為什么給我道歉?是因為我們的寬容感動了他。寬容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它就像一朵百合,用它的馨香訴說著心靈的友善,使骨灰罐的咒語隨風而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心胸狹窄。原本退讓一步便可海闊天空,卻因不寬容而傷人傷己。
由此可見,寬容是一種美德,它就像一股清泉,流入人的心田,消除了隔閡;它就像一縷陽光,溫暖人的心靈,融化了冰山;他就像一首老歌,撥動了心弦。寬容是至善至高的人性的結晶,它永遠折射著人類閃光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