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不知為何,在我心目中,楚,一直是一個很神圣的地方。然而語文上的楚似乎又跟歷史上的楚聯(lián)系不起來,所以當學到楚霸王項羽時,腦海中不自然地就先給他罩了層朦朧的色彩。
說起項羽,又總無理由地把他跟周瑜、屈原放到一起。但是由于周瑜的三氣吐血,“生瑜何生亮”,總覺得他太做作,一個小白臉;而屈原呢,“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又顯得過于孤傲了,讓人不敢接近。至于項羽,一直到前些日子,讀到了《史記》中的《項羽本紀》,才算是稍稍了解了些許。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對于項羽的生平,了了幾個字就完事兒了,但是卻留于我無盡的幻想。所謂“籍”,通今博古遍稽群籍;所謂“羽”,大鵬展翅威鳳一羽;加之本不常見的姓氏“項”,名門之姓,傲嬌豪放,項羽,便成了一個很動聽很響亮的名字。
實際上第一次對他感興趣,是通過李清照的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因為不肯過江東,所以被萬人所思;因為不肯一人茍活,所以被萬世矚目。然,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項羽死前,對天高呼:“天欲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意思是天要叫我滅亡,不是我戰(zhàn)不過漢軍。此等壯語,恐只有項羽配的上了。但縱觀項羽的一生不難看到,是“天欲亡”還是“戰(zhàn)之罪。
項羽早先學兵法,只要學“萬人敵”,但終究只是淺嘗輒止了而已。遇到秦始皇游會稽,言曰“取而代之”,可見其大志。破釜沉舟的勇氣,火燒阿房的凜然,身披鎧甲的豪邁,一步步,讓一個“小英雄”變成了“楚霸王”。霸王,霸與王,諸侯之長者為霸,有天下者為王。人生之巔,風生水起,天下豪杰,比于楚霸王又遜色幾分!
鴻門宴大擺卻無心殺沛公,旁有亞父范增卻未有信其進言。衣錦還鄉(xiāng),放逐義帝而自立,眾所不許,而終困于垓下。一曲楚歌,別姬永詠。烏江自刎,壯士落幕。高呼“天亡我”,誰知天性本憐,是汝之過過矣。
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日復一日地去歌頌項羽,詠念霸王。我想,是因為項羽所做的那些就夠了。至于是否能千秋萬代子孫滿堂,已經(jīng)不再重要。項羽的重情重義,躊躇滿志,凜然霸王。要是一個人過于完滿了,處處小心謹慎著,縱使一生無一敗,又有何用呢?那樣的人生是刻意,是強求,是貪婪,而不是我們的楚霸王。我想,司馬遷之所以把項羽列入“本紀”,也有基于此處吧!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是很欣賞這句詩對項羽的評價。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我心思項羽,霸王楚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