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交響曲
一扇全新的大門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出現了,是毫不留戀地邁進還是猶猶豫豫地卻步?在這徘徊間,一曲屬于我的交響樂已然奏響。
第一樂章——低沉的音樂伴隨著緩慢的旋律在我耳邊響起
在一個陰雨連綿的雨天,我被播種了,陰濕的土壤,黑暗的周圍,這一切意味著我不同于其他種子的命運,我的生命是黯淡的,我的軀殼是殘缺的。于是,我沉睡了,在泥土里昏昏沉沉,我蜷縮著,我不想醒來,不會萌發,不會出芽……
我的殘缺帶來的不僅是世俗鄙夷的眼光,鄰里背后的議論,更多的是我自卑的心理,我不敢面對自己和別人。上學了,我總是低著頭,坐在一個座位上我沒有辦法像他們出入自由,矯健的行走玩樂,而,我——我只能夠在上下學的路上看到一點自然的色彩。
一塊重重的石頭時刻壓在我的身上,我有點喘不過氣來,但是又沒有勇氣去搬開它,因為我怕,我怕我身上的殘缺示人于眾,我盡力縮制自己,我的天空我的世界是一片灰色,而我的內心呢,是沉睡的,不曾被喚醒的——
殘缺的種子沒有勇氣蘇醒,怕萌發后的世人鄙夷。
第二樂章——突然旋律陡然而變,急促而高昂的曲調奏響
生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那顆曾誓言不會萌發的種子的命運開始有了變化。有一束陽光執著地故意地偏向了我,我感到了一絲絲溫暖,惺忪著我朦朧的眼,睜開之后頓然發現,原來這世界上并不全是世俗,還有愛。
老師們似乎讀出了我心中的苦悶和壓抑,就主動的來為我排解憂困,他們——打開了我心中的心結,幫助我渡過了陰郁的時間,帶我走向了光明,引領我撥開云霧,看到了陽光如此美好他們鼓勵了我,推著我面對現實,勇于戰勝自己……
朋友們,越來越多,他們不在意我的殘缺,視我為正常人,我很感激他們,是他們融化了我心中的堅冰,架起了我與外界交流的橋梁。
老師朋友們的光溫暖著我,我這顆沉睡的種子發芽了,出土了,長芽了。我抽出了嫩綠的芽,享受著陽光的溫暖,雨露的滋潤,風兒的吹拂。
殘缺的種子蘇醒了,有了勇氣,在陽光下自由地舒展著抽出的嫩芽。
第三樂章——有力的指揮棒在來回搖動,激越的旋律開始了,我的心被振動了。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史鐵生居住在自己的內心,癱瘓后的他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奮斗我現在青春之樂的主旋律,我要時刻保持這種狀態,雖然身體的殘缺,但是我可以保持內心的健全,我要獲得史鐵生般的睿智,保爾般的堅毅,我會的,我會在青春中奏響一曲別樣的屬于我的樂曲。
春天憐愛小草,造就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天地;夏天鐘愛蟬兒,成全了那樸實短暫的絲絲綿綿;秋天癡愛落葉,終結了從容淡漠的不悔精神;冬天戀愛孤雁,留下了那無法追憶的似水年華?
青春眷顧了我,上帝給了我獨特的經歷,我留下了什么——是我的青春之奏,是彌足珍貴的一段回憶。
青春,縱使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是否也應該細細品味;縱使她是一顆沒有年輪的書我們是否也應該讓她永不老去。
我會進我的全力,我會認真地努力地譜寫我我生命的第四樂章,我會繼續我靈動的青春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