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月也美
有人說:圓月才是美,因為圓月象征圓滿。但我卻說殘月也美。
殘月的美體現在它的不圓滿,體現在它的殘缺。因為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圓滿之后便可能逆反,好事變壞事。每一個人都知道是月圓夜多還是殘月夜多。我想是因為大自然都認為殘月美,所以便讓世人多欣賞殘月的美。
不求圓滿是一種生活態度,今天有人一心想要做官,認為這就是圓滿;卻殊不知一千年前的陶淵明早已經不這樣認為。不求圓滿是一種人生哲理,一個杯子,你見過圓滿的嗎?見過,但那只能是“花瓶”毫無用處。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他可謂是才華橫溢,但他晚年卻自認圓滿,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學,固步自封、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后半生顯得黯然失色。讓人為之嘆惋。
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說有一只環在不停的向前快速滾動。有一天,這只環突然失去了一部分,轉速大不如前,這次“奇遇”讓這只環知道了許多它以前從不知道的事,也讓它認識了許多朋友,但是,當它找回丟失的部分,它又回到了從前再也找不回曾經的感覺。
你又是否了解伊斯蘭教的標志亦或土耳其的國旗都有一個共同的圖形,那就是新月。
人的一生,說其漫長卻又短暫,說其痛苦卻又美好,但總不能圓滿,這也正是不圓滿的表現。雖說事事不圓滿,但我們還是應該要努力、要奮斗。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價值,讓我們活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