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片綠蔭
喜歡綠蔭。喜歡那種“綠蔭花廊重至上,好景在眼前的景象”。每年節(jié)氣轉(zhuǎn)入夏季后,我就仰望著院了里的棚架出神,想著絲瓜、莓豆的藤蔓爬滿架后的綠意盎然,想著坐在綠蔭下,享受安靜的愜意,不由讓我浮名虛譽的心靜下來……
家住單位大院,樓下有小片空地,妻種了幾棵向日葵和絲瓜。向日葵雖然長得很高,也開了黃花,但弱不禁風(fēng),用棚架撐著還是直不起腰來。妻為了給它們加營養(yǎng),又是鋤草又是施肥。一不小心把一棵水靈靈、綠油油、爬上架的絲瓜也鏟了下來。我望著棚架上耷拉葉子的絲瓜,很是惋惜。妻看我惋惜的樣子,懊悔不已。夜晚,想到那棵即將枯萎的絲瓜,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我想起那根被妻子救活的鴨掌木。
上個月,我和妻子從一個垃圾箱旁邊經(jīng)過,看到一根被丟棄的鴨掌木,像老人的拐棍,光禿禿的。妻子卻執(zhí)意把它撿回家去,她說她看到那樹根兒上還有一些須子,說不定還能活呢。
回家后,妻子把鴨掌木栽進了一個舊花盆里。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奇跡真的發(fā)生了,鴨掌木竟然“起死回生”了,長出了一些顫巍巍的像嬰兒的手掌似的小葉子。我們不禁感嘆,這生命的偉大。
“起死回生”這個詞在我腦海里跳躍著,怎么也停不下來了。趁妻子熟睡后,我悄悄下樓。在一彎新月照亮下,我小心地把已斷了根的絲爪,重新培上土,一把一把土培成了希望的小丘。如水的月光浸潤著絲瓜,我雙手合十祝愿它能如“鴨掌木”一樣重生。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后就下樓,抬頭一看,卻見棚架上的絲瓜葉子在露水的滋潤下又活泛起來。我正興奮著,對門的鄰居王姐說:“奇跡,絲瓜怎么活了?”
“我昨晚把斷了的絲瓜用濕潤的土培上了,誰知它還真能活下來了。”我高興地對王姐說。王姐也高興起來,抬頭望那一架的絲瓜葉,用手輕輕扶了扶瓜藤上的細須。
我蹲在絲瓜旁,左瞅瞅,右看看,想扒開土,確定絲瓜是否一夜之間真能起死回生?但還是不敢動,怕真的再傷著它。從此后,我心里裝著它,每次路過,都要看看,看著絲瓜蓬勃的生命力,歡喜于心。
昨天,小車班陳崗給我捎來了幾頁稿紙。說是他父親寫的三篇文章,讓我?guī)兔π薷摹N野底云婀郑阂粋患肝癌多年的退休老職工,怎么還有心情寫文章。我接過一看,這三篇文章是《父親的淚水》、《我的農(nóng)民妻子》和《情深思學(xué)友》。我認真讀后,感動不已,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小崗的父親姓陳,我喊他陳叔。他和我父親早年就認識,按他的話說,文化大革命時期是派友,現(xiàn)年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陳叔幾年前就査出轉(zhuǎn)氨酶高,可他一直沒給領(lǐng)導(dǎo)說。隨后,單位派他到一個偏遠的鄉(xiāng)去幫扶貧困村。臨走時他提出一個要求,說讓妻子和他一起去。當(dāng)時,誰也沒想到他有病,只是認為他快要退休了,老伴跟著他在一起照應(yīng)方便。
陳叔去了以后,僅用三年時間就讓這個叫大房村的貧困村大變樣。梨樹改成早熟品種,三年就可以掛果,收入倍增;他又帶著鄉(xiāng)村班子,到安徽蒙城找牛群,到山東養(yǎng)牛基地去取經(jīng)。在他的領(lǐng)導(dǎo)和帶動下,硬是把一個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ǎng)牛專業(yè)村。種梨、養(yǎng)牛富了一大批人,卻拖累了陳叔。幫扶三年的任務(wù)完成后,鄉(xiāng)領(lǐng)導(dǎo)和大房村的村干部、村民一百多人去縣政府,聯(lián)合上書不讓陳叔走,懇求他再續(xù)三年。縣委領(lǐng)導(dǎo)一看這樣的典型不樹,到哪里再去找典型?臨近退休的陳叔只好答應(yīng)再續(xù)三年。
陳叔一下紅了,到處去作報告,講養(yǎng)牛經(jīng)、致富經(jīng)。長期的奔波勞累,讓陳叔的身體嚴重透支。有一天,他終因勞累過度昏倒在幫扶村的田地上。被救護車拉到縣醫(yī)院搶救,做了全面檢查,確診為肝癌,而后轉(zhuǎn)院去上海治療。
陳叔病倒了,幫扶村的養(yǎng)牛專業(yè)戶也慢慢變味了。村民有了錢,不愿意在牛身上費勁了,開始投資買大卡車搞運輸。一個村莊不到兩年時間買了三十多輛大卡車,發(fā)展成了汽車專業(yè)村。而陳叔,一直住院治療,做了多次手術(shù),飽受了病痛的折磨。
由于工作忙,而陳叔又不愿給單位找麻煩,我們見面的機會就少了,我只是逢節(jié)日看過陳叔幾次。
沒想到病重中的陳叔并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堅強地拿起了筆寫起了文章,并且寫得那么真摯感人。他在《父親的淚水》中寫到自己年近七十,卻依然享受著父愛。九十歲的父親,永遠把他當(dāng)做年少的孩子,關(guān)懷備至,疼愛有加。他寫道“我永遠不會忘記父親第一次去縣醫(yī)院看我的情景,老人轉(zhuǎn)悠大半個上午才找到我住院的地方。
寒冬臘月,父親懷抱棉祅,提著一包自己沒舍得吃的草雞蛋,神色不安地走到我床前。當(dāng)我看到父親滿布皺紋的額頭沁著點點汗珠,憔悴的面孔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微微打顫的雙腿支撐著疲憊的身軀時,我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悲痛和憐憫,淚水奪眶而出,泣不成聲。為寬慰父親,我讓他看看我愈合后的刀口。在我掀開上衣的一剎那,父親突然轉(zhuǎn)過臉去,沉默多時未動,他在暗暗流淚了!他不忍目睹兒子的傷疤,他不敢往下想,下面的手術(shù),對于兒子是福還是禍……”
古人云: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陳叔的父親在看過陳叔回家后,就一病不起,在臥床昏迷四天后,就與世長辭了。悲痛欲絕之余,陳叔掀開蓋在蒙在父親臉上的黃草紙,仔細地瞻仰著父親慈祥的遺容,兩道從眼角流向腮邊的淚痕清晰可見。陳叔情難自禁,再一次悲痛嚎啕:父親啊!父親!這是您為牽掛兒子流下的最后一滴淚啊!
愛是一片綠蔭。年邁的父親也許是不想再拖累身患重病的兒子,他明白他這片綠蔭已不能為兒子遮陽防曬,避風(fēng)擋雨了……
陳叔的文章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更是改不下去了。我在心里呼喊:陳叔,我已經(jīng)很久沒見到您了,我要給您說說心里話,拉拉人生的呱。第二天天未亮,我就急急忙忙起床,準備去醫(yī)院看望陳叔。當(dāng)我下樓,一眼就看到棚架上那片蓬勃的綠蔭,我的心中怦然一動。這綠意盎然的絲瓜,雖然整個夏天沒有力氣再開一朵花,沒有能力再接一個瓜,但它在經(jīng)歷過一場生命劫難后,還能堅強的活下來,撐起一片綠蔭。讓我們在這百年不遇酷暑高溫下,感到了溫馨的涼意,靜心的愜意。
我靜靜地欣賞著這片綠蔭,輕輕撫摸著它,我突然想擁抱它。這片綠蔭不就是我的陳叔嗎?我仿佛看到了躺在病床上與病魔作抗爭的陳叔。當(dāng)年為百姓撐起一片綠蔭,如今被醫(yī)生早已判了死刑的陳叔,已頑強地抗癌八年。他用最后一囗精氣神,為妻子,為兒女支撐著一片愛的綠蔭。
愛,是一份美好的寄托,是一種溫馨的暖意,是一片流動的風(fēng)景,是一抹濃濃的綠蔭,就如這一片絲瓜的綠蔭把歲月捻得裊裊長長,暖暖的,甜甜的,潤潤的,穿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