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自己的叛徒
每次都想要的改變,但是每次都沒有改變。
一、自己篇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已變成父母長輩們心中的乖乖女,弟弟妹妹的好榜樣。這是好事,可是卻讓我開始成為自己的叛徒。
僅存的記憶就只有初三那會兒,為了中考的事而努力。
也許是從沒經歷過升學的困擾,突如其來而又在理所當然之中的中考,似乎一直在逼迫著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就考不上高中。當然,對于那時的自己似乎還沒有上高中和不上高中有什么不一樣的概念,但是看見大家都在努力,知道自己也該努力了。
那時候想的事,考上高中就好了。到時,又可以恢復自由自在、無壓力的學習了。可是,現實總是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中考考差了,沒考上理想的高中,只能上一般的高中。當時心情一陣低落,憑什么其他同學都可以去縣里面最好的高中就讀,而自己不可以呢。第一次,知道的成績、分數的重要性。也許正是這一次的失敗,才開始讓我變得不再是我的吧。
上高中第一學期結束,我順利考進了學校實驗班。照他們的話來說,一般學校的實驗班其實就相當于好學校的平行班。突然,自我心中就找到一點點安慰,總算是快要跟上了。因為其他進好學校的同學也都只是在平行班。
本以為此時的自己可以好好放松放松了。可是沒想到的是,更大、更遠的壓力開始席卷而來。實驗班都是采取優勝劣汰的制度,如果不努力,也許這一學期是同學,下一學期就會成為校友。雖然當時自己可以說是從平行班進入實驗班的一匹“黑馬”,但是“黑馬”也有變死馬的時候。我不想以平行班最高的成績進入實驗班,最后以實驗班最差的成績回到平行班。不是瞧不起平行班,而是心里真的突然就有那股傲氣。無論如何,一定要穩穩地呆在實驗班,而且成績不能降。
也不知從何開始,我漸漸變得沉默寡言,總愛一個人呆在無人的角落,靜靜地看自己的書,做自己的作業。不愿和人交流,也漸漸變得不知如何和人交流。
時間悄悄地飛逝著,高考越來越近。全班同學都在為高考努力著,我也不例外。但是,就像中考一樣,對于高考,我依舊沒有什么概念。只知道,高考是每一位高中生都要經歷的最后一場考試,至于結果卻不得而知。聽說,考上大學是最好的結局,父母親人們也開始關心我的高考事情。我開始明白,我奮斗的目標就是大學。至于到了大學又怎樣,我依舊保持著備考中考那會兒的心思,考上大學后一定要好好玩玩。而且聽說,上大學很好玩。
就像中考一樣,雖然考上了大學,但是并沒有考到自己想要的分數。至于學校,事先也沒想過要去哪所大學,只知道一定要考上,等考上了再說。
進入大學,本以為自己可以好好玩一下了。可是,接觸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言。
從高中開始不多言的自己,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同學,以為可以重新找回從前的自己,畢竟高中三年真的把自己逼得太壓抑。可是,聽他們出口就是句句流利順暢的普通話,而且聊天提到的書籍都是自己不曾聽說,更別說看了。當時,我就知道了自己和他們的差距。想耍的心,此刻又覆滅了。
進到大學圖書館,望著一排排滿架的書籍,我才發現自己以前的真的是錯失了好多好多。記得最清楚,高中三年只看過一本書,而且是最后要高考了,語文成績一直拉不上去,科任老師強迫要求我多看課外書籍才看的。那就是老舍的《駱駝祥子》。當時,為了提高成績,一直以為看課外書籍都是浪費時間,這本書也是草草了事中看完的。高中,可以說,我從沒認真看過一本書。
大學,其實真的是耍大學。上課時間少,耍的時間多。很多同學甚至還會因為每天就那么四五六節課而逃課。我不懂,也沒想過。雖然上大學之前也一直想大學一定要好好耍耍,可是到了大學卻不知道怎么耍,也沒心思耍了。因為,自己已經落后了。
圖書館,確切地說,課外書是我每天花時間最多的地方。除了上課、吃飯、睡覺,我基本上都是拿著一本書在看。剛開始也許只是自己的好奇和好勝,可是后來卻漸漸成了一種習慣,想甩也甩不掉的習慣。
我不喜歡呆在圖書館看書,也許是因為懶得走那一段路吧。每次都是一次借兩周看的書(文學類書籍借閱時間是15天,一次最多借3本;其他類書籍借閱時間是1個月,一次最多借6本。一張借書卡最多借6本),3本文學類的書,3本其他類的書。很快,圖書館大多數的書都被我知道大致在哪個位置,有時候同學要借書就直接問我,而不是去前臺查索引,甚至有同學直接叫我幫他借。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反正,這看在父母長輩們的眼中,一定都是好事的。因為,我從沒讓他們擔心過,一直很乖很乖地努力學習,沒有叛逆,沒有惹事。同時,也因為我是家族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長輩們都拿我做弟弟妹妹的榜樣。看起來、聽起來似乎很好,很不錯。可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學霸是最近才流行的一個網絡詞。很少關注網絡,當它成為眾所周知的時候,我才開始似乎有點懵懂。一直有聽同學說我是學霸,對于似懂非懂的我上網查了一下學霸的確切意思。我知道了,學霸有種通俗而且流傳很久的叫法,那就是書呆子。以前,我一直不以為自己就是“書呆子”,可是聽到同學一次次地說起學霸,我才知道我在他們眼里其實就是“書呆子”,除了準時上課下課、看書,基本沒有其他活動。此時,我也發現,我真的“呆”了。
每次回家,聽見表妹說起她高中有趣的事,我就在想為什么那時候,我就沒有遇見或做過那么有趣的事呢?我錯過了什么?在學校,每次聽見同學說起他們搞活動、逃課、旅游或者做兼職的好玩事情,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該羨慕他們呢?我又錯過了什么呢?到現在,我還是一直在想,我到底錯過了什么?錯過了多少?
現在做的其實并不是自己想做的,很多時候都是被各種情形所逼。就像現在的性格也是。本以為大學會開朗點,可是依舊悶悶地一個人做自己的事,無關他人。很多時候,都想要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痛痛快快地去好好旅游一場,明明顯顯而不心虛地逃一次課,和同學嘗試做兼職,大膽而不膽怯地上臺講話,和同學來一場通宵的觸心及談……可是,沒有一個做到。每次都想要的改變,到頭來都是一層不變。
對于自己,我做了自己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