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初三
那年,初三。舍不得回憶那些美好的回憶,就像河岸的篙草,由著時間慢慢長高,直到把自己淹沒,也不舍的抹殺掉。有些人忘記是為了忘記,而有些人忘記是為了銘記。回憶如同琥珀,最美得是蘊藏了歷史。
那年,初三。在單車的齒輪交織中緩緩而過。那么久遠的時間又恍惚就那么一瞬,像急速的火車,轉眼間,就消逝在眼底。孤零零的軌道,延伸到這個世界的盡頭,又在等待什么呢?火車飛馳而過,碾壓著軌道。我們便在這碾壓中度過,等待著等待著……還記得那棵碩大的梧桐樹嗎?那里生長著我們的年輪。它們把回憶一圈一圈的勒緊,任流年在那蒼老的樹皮上刻下斑駁的文字,記錄著我們青春的誓言。明媚的陽光透過隱蔽的林葉和密封的蛛網照向疤痕,慢慢變大變大,最終變淺變淺,消失在了虛無。余秋雨說,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
那年,初三。單車承載著我們的往返,十六歲的花季,便在這往返中凋落。大大的書包把我們小小的身骨壓的更加突出,我們背著大大的書包去尋找小小的夢想。我們在書包中尋找青春,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可是我們便在這尋找中迷失了最美的記憶,大摞大摞的書本從此擋住眼前的世界,然后在一片黑暗中停留。眼睛里永遠多了一抹黑色,黑色的板子上勾勒出時間的軌跡,團團線條纏繞著我們的心跳。當大把大把微笑從我們身邊溜走,我們的世界,從此沒有了微笑,開始變得沉默,于是悲傷將我們淹沒。我們像溺水的人,時間的鴻溝吞噬著我們,我們拼命的掙扎著,企圖在絕望的深淵里找到希望。我們太過單純,以至于當那些毒素入侵時,我們還在沾沾自喜。
那年,初三。墻角的枯黃臘皮,脫落出一片片的泥土。我們肆無忌憚的玩弄著青春,那些被污染的時間,斑駁了我們的歲月。時間像是一把小刀,毫不留情的刻畫著歲月的變遷。時間便在心中泛起了漪連。于是,當枝頭最后一片葉子在空中隨風翻轉的時候,我們望著風把候鳥趕著向南飛,希望著自己也可以跟它們飛向高高的天空去,去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不曾改變。
那年,初三。滿地都是凋零的樹葉和悲傷。看著那凋零的樹葉在陽光下撕碎,然后紛紛揚揚的落入塵埃中。我們奔跑著,追趕過夕陽,發泄著這個無情的世界,遺忘了我們的世界。汗水侵蝕著我們的奮斗,我們不屈服,依然固我。在這個希望和寒冷并存的冬天里,我們沉默了,衣服一件件的加上,周身散發著拒人千里之外的寒氣。窗戶被氤氳成一片模糊,我們沉默著看著窗外的嬉戲,眼前一片朦朧。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那年,初三。陽光變得繁雜冗長,把這個世界映照得明亮,賦予著色彩,賦予著希望。有人說,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我們開始變得繁忙,趴在桌子上數著那些凌亂的字跡,畫著那些看不懂的字符,看著那泛黃的書皮勾勒的字眼。我們沒有理由的發起呆來,看著教室里的漫反射。想著昨夜的被子橫著蓋,今天早上還以為長大了呢。那時好想一夜就長大,而現在,我們把自己蜷縮著成一團時,總會莫名的想起童年。項斯微說,我總會在我的現在緬懷我的過去。
那一年,初三。那些篙草又死灰復燃。生命總是在這一刻顯得頑強,那些綠色在我們不經意間冒出,陽光穿過綠色留下光斑。記憶也被零亂成碎片,來不及重拾就被劃傷。那個黑暗的角落也被刷成空洞的白色。我們深信著,越是明亮的地方,越是會產生最暗的陰影。我們都記得那些被我們趕向南飛的候鳥,再一次降臨,一切像是一個輪回。只是我們沒有時間研究這些,我們只能在某個角落里看著那些美麗的氣泡在試管底層冒出,然后破碎……我們沒有選擇的面對生活。魯迅說,這樣的生活何時是個盡頭啊。
那年,初三。在那個大片大片的梧桐葉的夏天,迎來了結束。黑板上的停留這大寫的“壹”。盛大的歡呼迎來了這煩悶的夏日,而后又撲向了死亡的沉默。紙屑紛飛我們的流年,只剩下一本記錄著曾經的曾經我們的同學錄。它安靜的躺在教室的角落,我想它一定會寂寞吧。朋友們都在一旁商量著下一次的聚會,因為不知道在這個聚會后面會不會還藏匿著那時的快樂。他們說,你還上啊。我楞了一會,說,是啊,為什么不上。之后,我就沉默了,真的,我怕這次聚會散了,就什么都散了。郭敬明說,原諒我凌亂的文字,原諒我破碎的時光。
那年,初三。天空還是一樣的藍。我們彼此躺在陽光里,暖暖的陽光,嘴角殘留的微笑。望著彼此無聲的轉向天空,才知道,淚水肆虐著我們青澀的臉。華麗的背景下透露著悲傷。就這樣吧,風干我們的流年。我們故作瀟灑的轉身,帶來的是永遠銘記的友情。顧湘說,那些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中被我們忘記了……
這篇作文是寫于我上高中之前暑假。那時候,在我生命中的很多人都選擇遠去了,去到我的手指觸摸不到的地方。現在,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可能起始相同,但每個人路的盡頭都不同。但你們記得,你們永遠永遠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回憶。我會把你們都寫在我的回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