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微笑
每當念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或者“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時,我總會想起給過我最好教育的先生,而我最不能忘記的便是他的微笑。
初見時,我正躲在母親的身后,好奇的打量著他。他穿著一身素色的長袍,戴著眼鏡,正微笑的望著我,母親把我推在他的跟前讓我叫他“先生”,我遲疑了一會兒,小心翼翼的叫了一聲“先生”,然后馬上又躲回母親的身后,母親滿懷歉然的朝先生笑了笑說:“真不好意思,讓您見笑了,染兒這孩子就是膽子太小。”先生聽了,擺了擺手,溫和的說道:“不礙事。”然后拉起我的小手,帶我走進了書塾。
后來,我成為了先生最得意的學生,他在課余之時,會拿著一首首詩詞,一篇篇經典,讓我誦讀。我讀得好,他便獎勵我;我讀得不好,他便用戒尺毫不留情的敲打我的手心。那時,我經常受痛得幾乎拿不起筆。可我不怨恨他,因為我知道先生是在激勵我。他知道我是一個疏懶之人,但是在學習上是萬萬疏懶不得的,所以先生便采取了這樣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想來,如若是我當初勤奮些,或許就可以少受點懲罰了。
在做先生的學生這么多年中,我最不能忘記的,恐怕就是初春時,去給先生折梅花這件事了。
那時的我一直很想報答先生對我的恩情,卻不知要用什么方式。正好那天聽說先生喜歡梅花,突然想起家中后花園還有幾顆梅樹,不妨折下幾株梅花,去送給先生。
雖已是春天,可園中梅花樹枝丫上的積雪還未融化,我小心翼翼的爬上梅樹,好不容易摘到梅花后,不顧及棉衣已被雪水打濕,喜滋滋的跑入書塾,剛好先生站在門外,我剛想把梅花遞給先生,卻不想先生厲聲的問我:“你干什么去了,怎么弄得這么一身濕!”我揚了揚手中的梅花,剛想解釋,卻不想先生并不聽我解釋,只是催促我馬上進入教室。我感到委屈極了,固執的站在原地,眼睛直直的望著先生。先生見我并不聽他的話,更加生氣了。他拿起戒尺,在我的手心上狠狠的敲打了幾下。不過這次的力道卻比之前用的更大,我疼的眉頭緊皺在一起,眼淚也嘩嘩的直掉。”你在這罰站著,待會兒下課來找我!”先生拋下這一句話,頭也不回的走了。我站在教室外面,我看了看被打得如同梅花一般通紅的手心,淚水不禁簌簌的直掉。
終于下課了,我低著頭滿臉淚痕的跟在先生后面。
先生進入房間后,在一張黑色的藤椅上坐下來,一言不發的看著我,我知道他在等我的反思結果,我便哽咽著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先生聽后先是一愣,然后沉默了許久,長嘆一聲滿臉歉意的說道:“染兒,對不起,是我錯怪了你,你是個有孝心的好孩子。”先生對我的誤會消失了!我羞澀的把鮮艷的梅花敬獻給先生,他接過梅花嗅了嗅梅花的清香,面帶微笑的撫摸著我的頭,這時,有一種異樣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動,這便是一股幸福的暖流……
昨日,收到一封家書,信上說家里的一切情況都好,但先生卻因重病去世了。聞此噩耗,我的眼淚又簌簌的掉了下來,我在晶瑩的淚光中似乎又看見了先生在陽光下,沖我微笑撫摸我的額頭的場景,那是我最不能忘懷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