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強附會談孤獨
孤獨與生俱來,每一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偉人、平民概莫能外,精英、百姓皆不能辛免。
在我國的字典里,孤是王侯的自稱,獨是獨一無二,王必須永遠接受孤獨,他自視天下第一,不須要任何人的認同和憐憫,遠至歷朝歷代的君王,近到紅色政權的偉人,在他們的傳記或回憶錄里都有大呼孤獨的記載。
每個人,特別渴望別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心理上能找到志同道合、相守終生的人,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陷入惆悵和苦惱之中,產生孤獨之感。它不在于你周圍人多人少,就算是在人群中依然可以感到孤獨。
短暫的或偶然的孤獨不會造成心理行為的紊亂,但隨著社會變得富有和兩極分化,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空間越來越封閉,孤獨癥抑或會越來越強烈。
孤獨感,以往被定義為貶義的情感,但現在人們研究發現孤獨可以給人以動力。愛因斯坦說:“我是一個真正孤獨的人,從來沒有全心全意地從屬于我的國家、我的家鄉、我周圍的朋友,甚至我的家庭。我孤獨地生活在鄉下,并注意到,單調的、平靜的生活如何激發起富有創造性的思索。”一段時間的孤獨、封閉,使愛因斯坦高效率探索宇宙之謎并獲得豐碩成果。諸葛亮也說過一句名言:“非寧靜無以致遠。”孤獨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極有好處。
孤獨有時候也是一種境界,人只有在孤獨時,才會真正冷靜下來,不再面對別人,而是面對自己、面對天地、“血淋淋地放在人性的解剖臺上,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從而得到徹底解脫。”〔達摩語〕這時你可以感到世界的博大和個人的渺小,從而悟出什么是該珍惜的什么是該舍棄的。
一個日本人寫了一本書:《享受孤獨》。孤獨既然不能擺脫,那就接受并理解它,好好享受每一次曾經得到的啟迪和歡樂。
佛說:好的心態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