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靜的海棠山
海棠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十大優秀景區之一。位于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大板村西北2公里處。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植被豐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典范。
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讓我幫著去遛遛車,也就是車停放久了,需要跑一跑,正好,我“假公濟私”!開著車帶著朋友去了一趟海棠山。路程不遠,1個多小時就到了。
來到海棠山的山門,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幽靜、肅穆。因為不是節假日和法會日,這里幾乎是沒有幾個游人,山下停車場只有兩輛車在那里停放。門票不貴,每人50元一位,因為沒有游人,我便跟售票員開玩笑說能否優惠,還真是的,每人給我們優惠了10元,也就是40元一位嘍!
上山的主要人行通道正在維修,我們沿著旁邊的車行道上山,一過山門,就給人一種進入佛家和道教的境界當中一樣,一朵大大的蓮花正對山門,沒有游人,噴泉沒有開放。遠望通往山上普安寺的通道,都是相隔不遠整齊排列的涂金的大象的雕塑,一直通向正殿的山腳下。我不知道它的含義,也不敢妄加評述。
我們不是拾級而上,而是沿山勢而上,一路上農家、莊園點綴在路的兩側,進得一座農家院落,里面載滿了李子樹,滿樹青澀的李子尚未成熟,本想跟農家攀談幾句了解一下海棠山,可是屋門上鎖無人,但還是很感慨這幽靜的世外桃源般的農家莊園,很是羨慕。
因為我們都不是拜佛之人,對佛教的知識了解甚少,來到這樣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藏傳佛教名山,自然不敢造次,觀景也只是走馬觀花了。但是從傳聞和親身感受,也多少知道了些海棠山藏傳佛教的一些內容。
早在1683年,海棠山就建起了普安寺。鼎盛時建成的以措欽大殿為中心,包括法相僧院、時輪僧院、密乘僧院、白泉寺等寺廟建筑群占地4萬多平方米,樓臺殿閣1500多間,僧舍400多戶,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被稱為藏傳佛教東方中心。普安寺的主建筑——措欽大殿,毀于1976年。2019年經省政府批準復建。2019年10月竣工,2019年春節正式向游人開放。復建后的普安寺措欽大殿,用6公斤黃金、1200塊寶石鑲嵌而成,是目前東北地區修復重建最大的一座藏傳佛教廟宇,殿內復塑的大白傘蓋佛母像高9.9米,是全國最大的室內雕塑佛之一。如今,風格獨特、金碧輝煌的措欽大殿已成為海棠山一個突出的新亮點。
摩崖造像是海棠山一大突出景觀。“摩崖”就是在山巖上刻字;“造像”就是在巖石上雕像。普安寺摩崖造像始于道光八年(1828),花費白銀一萬零八百兩,共造像449尊,現保存完好的267尊。這些造像分為安息佛和忿怒佛兩類。最大的造像高5米,最小的僅0.16米。大的魁梧,小的精巧,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雕刻方法上吸取了中國古代及國外雕刻藝術風格,造像雕刻得細纖精巧,惟妙惟肖,從形式上看生動活潑,神形兼備,富有美感,形成了海棠山獨特的具有蒙、藏、漢族兼備的高、中低浮雕藝術特色。至今有些造像的彩繪仍很鮮艷,令人叫絕。《人民日報》刊載的文章認為這些摩崖造像“堪稱中國民間藝術杰作”,專家學者稱之為“中國一絕”、“藏傳佛教黃教東方中心現存代表”。
對這些歷史知識我們只是一知半解,更不知深刻含義,關于海棠山觀音顯像、龍王降雨等美麗傳說,我們也只能是為之贊嘆了。
走馬觀花觀景,怡情逸性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因為景點很多,我們只選擇了太師頂為主峰攀登。山并不高,登山有石級而上,我們開始避開石級,沿一條能走一輛車的蜿蜒山路而上,來到一座古老的敖包,一路觀景,草木滴翠,山花爛漫,尤以一種不知名的開滿密密麻麻的紫色小花兒的灌木為主,間雜著零星的紅色的四瓣小花的什么植物,有點像石柱子花,我跟朋友說,是不是介紹中的沙參花啊?聽我一說,朋友倒想挖掘一枝,是我的阻攔才沒有破壞大自然的植被!
海棠山,不愧為森林公園,滿山的樹木,人行走在里面遮天蔽日的,雖然是夏季,不用傘蓋陽光射不進來,一條足一米寬的石級小路,一定很陡,因為人在其中,只能看見和感覺到方圓一兩米的地方,雖然陡,但感覺并不很險。其實,這里山勢險峻,峰巒疊嶂。只是置身在此山之中,并不知道其真面目而已。
真是幽靜的海棠山,我們一路上連一個游人都沒有看到,朋友說有點滲人,因為我們登山的小路,要在里面穿行,有的時候要彎著腰穿過,還有的時候要用手撥開樹枝才能通過。一路古松參天,怪石嶙峋,谷幽壑深。靜靜的山林中傳來陣陣的蟬鳴,熏風習習,清爽宜人,這哪是盛夏的季節?分明是如春似秋的清爽季節。坐在突兀光滑的怪石上小憩,上有蒼松蔽日,下有潺潺溪水流過,置身如此仙境,真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此乃其樂無窮。
登上太師頂,這是海棠山的主峰,在這里更攬海棠山的神奇和神韻,盤龍石、迎客松怪異遒勁,這里的每一棵古松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不用說一處處的廟宇,就是每一處的摩崖造像前都是香火鼎盛。在這里我是真的感覺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含義了。
久居鬧市,來到這幽靜的海棠山,真的感覺身心都輕松了許多,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走馬觀花觀景的人來說,不是法會和節假日,來到這幽靜的海棠山,真的是不虛此行。置身在此山中,靜聽佛音繚繞,觀山翠花鮮,不是善男信女,亦染佛緣;觀殿宇鎏金,蒼松翠柏,雖胸無點墨,亦染歷史的厚重;撫摸嶙峋怪石,唯妙唯俏,雖然抽象,心中卻跳躍著美麗的傳說。山亦此山,景亦此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心與景交融,讓人流連忘返。
既是走馬觀花,就不一一概述每一處風景、每一個傳說了,但有一點,這絕對是一座靈山,來此讓人心靜,情凈,幽幽的,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