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唱,走向光明所在
是這句“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讓我想到了窗外梧桐樹上的蟬。
蟬,也叫知了。因為蟬與禪同音,佛教以蟬參禪悟道。
從石器時代的玉蟬,青銅時期的蟬紋,以及詩經里蟬的詠唱,都在記述我國有著古老的蟬文化。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進入“禪境”的靜與幽。無時不讓人的心,有一份自然的清幽,所謂心靜自然涼。是那份林中靜,是那份山更幽。入禪,那是廟宇里的梵音,佛教的禪理,聯系在這蟬唱的夏天,如一縷禪意拂過內心的蓮花。那蓮花,是內心的窗口飛出的花朵,是一個人走向光明所在。
小暑節。七月在流火,中原大地已是滾滾熱浪。
窗外的梧桐樹上,從早晨開始,夏蟬一直在歌唱。直到暮色蒼茫,蟬唱不歇。那天,我忽然在想,這蟬是為誰而鳴呢,莫非僅只為了一份使命般的愛,僅僅鳴唱七周,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對蟬的了解少至甚少,我只在孩子兒時陪他讀課外讀物時,從法布爾的昆蟲記里了解到蟬。蟬唱的是雄性,雌性蟬不會叫,有人這樣形容說雌性蟬是一個啞巴。雄蟬是為求偶而歌。它的一生只為生命而歌。
記得孩子小時候,一到夏天,晚上就與小伙伴們在樓下的梧桐樹下,找洞口,捉蟬。蟬在中原一帶的方言叫馬跡鳥。蟬通常是在夜晚從洞口爬出來,沿著樹干慢慢爬上樹。蟬一般從夏至開始鳴唱,到九月結束,它鳴唱的時間只有七周,可它要在地下生活多年,法布爾說,為了它來之不易為時短暫的幸福,歌唱得再熱烈也難以歌唱出快樂之情來。
蟬是自然界的音樂家。
但是,好多人都不喜歡它的歌唱,尤其中午,蟬鳴唱起來如是一陣鋸木聲,聽起來很煩噪。有人形容蟬鳴煩躁,如一巨大錘子在午后,砸下人們頭頂。
那天,兒子問我,這幾天有蟬叫聲嗎?他接著說,微信圈同學說,今年動物園附近憂郁修地鐵的原因,已沒有蟬叫聲了。說蟬,就開始想家了,很懷念那個美好的童年啊。兒子已經有兩個夏天,沒有聽到窗外的蟬唱了。其實我居住的那個梧桐街道在這座城市很少有了,這也說明環境也還好。
是啊,兩排百年法國梧桐樹從高樓看,就像一條綠色的河流。再加上這一拍接一拍蟬的音樂大合唱,一曲盛夏大合唱,就是一個無比幸福的夏天了。
那天,臨睡前,再一次給兒子發微信說,又聽到蟬叫了,這個夏天,還是你的。
與其這樣說給兒子,是想安撫他那顆浪跡天涯的游子心。遠在天涯,記得他與我說過,為何世界上的蟬叫都一樣呢。而不同地域的人語言有多種。
他與我說,中原人把蟬叫馬跡鳥很可愛。以前,還不知道什么叫馬跡鳥,后來才知這是蟬的河南方言啊。
有文章記載說,蟬經過2019年漫長的黑暗歲月才換得6-7周在陽光下歌唱的權利。可是只為十七年的鳴唱需要多少堅韌的等待啊!可人們一到夏天有那么多人去捕獲。許多人捕獲蟬買給食蟬者們。其實,蟬不是害蟲,蟬在樹上只以樹汁為食。我想起一篇文章來,說在美國的動物保護者們,在樹旁立著小木牌,告示人們在夏天不要捕獲蟬,讓有愛心的人們愛護蟬。如果我們也這樣以行動保護就好了。
今天,我特意翻看了孩子小時看過的《昆蟲記》,讀了那篇蟬的故事。仔細讀來,想起了許多往事,感到讓孩子幼年讀昆蟲記是很好的一種學習。當我在這篇文章里讀到古希臘寓言里,拉豐丹說蟬求糧不得的寓言。最著名的那句“你既然在夏天唱歌,就在冬天跳舞好了”。他說的這寓言如今對現在希臘國家面臨破產,再合適不過,那些希臘的人民不知如今想過自己的古國家有個叫拉豐丹的寓言詩,是否應驗在它們的身上。這蟬的寓言詩句,如今給了希臘國家和人民最好的答案。
有句“不嗚則已,一嗚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也是出自蟬的寓意。那深藏于黑暗里的時光,只為有一天為自己起飛,一鳴驚人與世,這何不是人生邁向成功的禪理啊,我們每個人的成功,有諸多不是與在深藏于黑暗土地下的蟬一般,默默的努力奮斗著,等待有一天,如蟬飛起來,在樹上抖動著透明的蟬羽,為成功快樂而歌。就如林清玄先生所說,打開內心的窗口,走向光明所在。
是的,人生如蟬。
蟬在歌唱,它歌唱生,歌唱死。因為它為愛而歌。為生命而歌,為內心盛開的花朵而歌。為走向光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