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等待,驚艷了一季的花開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種人,她們自命清高,卻想要走進別人的世界,參與他人的生活;她們高傲、不可一世,哪怕泰山壓頂也不會彎腰,但卻為了一些人可以卑微到泥土里;她們在青春里選擇暗戀,卻不為此抱怨沒有任何結果。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是否有這種人的影子,只知道,碼下這段文字時,我有些許的傷感。
夏日的風掠過,有些許煩躁的空氣,帶來了一場溫柔細雨。這絲絲的纏綿竟會像一個嬌羞的姑娘,悄無聲息地如約而至,沒有一絲倦怠。為這一季的浪漫披上了潮濕的外衣,帶走了飄飛的柳絮,卻帶不走我深埋入骨的思念。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一直都喜歡《小團圓》中的這句話,簡單到沒有任何贅余,卻最有力地證明著那份期盼與無奈。每每讀完這句,總會想象著一名內心對愛情充滿無盡向往的女子,坐在溪邊竹屋的臺階上,一會兒翹首遠望,一會兒細數身旁籃中之花,來、不來、來、不來……直到落日余輝灑滿整個世界。
忍不住想起少年時代的毛澤東,總是和陶斯詠在雨天相遇,我始終相信他們是相愛的,他們之間有著太多的牽涉,卻始終抵不過現實。也許性格可以為彼此改變,可是那夢想,那為中國之崛起而努力的倔強早已凌駕于愛情之上。在逃婚的那天,陶斯詠已決定表明心跡,不曾想得知毛澤東內心真正的想法后,她留下一本書離開了,書的扉頁寫著“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做不成戀人,朋友也將會是一種幸福的狀態。我是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女孩,卻會在自己喜歡的男生面前,坦然表白,盡管這份表白含蓄到讓人不明所以。
我們從不曾在雨天相遇,可我為什么總在這樣的日子里莫名的難過,將融進到四肢百骸的思念一點點地抽離出來。
youarealwaysinmymind.
經過一番掙扎后,我已決定將這份不敢抑或是不愿公之于眾的感情放在觸之不及的地方。我把自己最喜歡的書寄給了身在濱海之城的你。在書中,我認真地做了標記,那樣,也許你會以為我是在看完書之后才送給你的,這樣,或許你會更容易接受一些。盡管我想成為你身邊的風景,可是我依然選擇在扉頁上寫著“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在為自己的小聰明暗喜,卻在下一秒真切的希望你能明白我的真正用意。或許你知道我的心意,卻不肯回應,這樣我依然可以假裝告訴自己你永遠都不會理解。我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一種可以避免傷害自己的方式,卻可以不在意你的感受,說到底,我擺腿不了自私的嫌疑。
朋友說:“如果我喜歡一個人,定會一直陪在他身旁,默默關心,直到他離不開我。”是誰說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你,卻從不曾給我陪在你身邊的機會,這于我,未免過于殘忍。有時,我忍不住想對你說一句“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早找女朋友”,這樣我就可以多一點機會,即便這機會渺茫到無法實現,但至少可以讓我的期待不再那么的蒼白。
世界不大,卻有那么多美好而關于暗戀的故事,比如《北大差生》中的方予可與周林林,《何以笙簫默》中的何以琛與趙默笙,《青春的廟》中的伍小白與孫姜,雖說他們之間的故事無法用一兩句話就可以訴說出來,可他們最終走在了一起,走進了美好。他們的等待,恰逢花開。而我,在一個自編自導的劇目里享受屬于自己的那份憂傷。然后,黯然神傷。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象的故事的女主角,一個人的故事,是否有主角這一說?有時,我覺得自己似乎與地球人是那樣的格格不入,沒有人喜歡去想念憂傷的感覺,可我卻如此懷念,懷念到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
是誰說過,只要將自己不想再回憶的東西用文字記錄在紙上,然后將其疊成一只小船,放入河中,往事就可以隨著水流一起飄向遠方。只要不再看見,就不會有想念。我照做了,可是,我還是忘不了。是誰說過,只要懷著一份虔誠的心將自己一直暗戀的人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后疊成一只小船,放入河中,那么,對方一定會有所感應。我照做了,可是,你還是沒能喜歡我。
我和你之間,明明有那么多牽涉。你問我為什么喜歡藍色,我說,因為它代表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這讓我很有安全感。你說,你喜歡藍色是因為它是力量和堅毅的象征。如果,你現在再一次問我為什么喜歡藍色,我一定不假思索地說一句“因為你喜歡藍色,所以,我也喜歡”。
一直以為,我們是兩條小溪,不管流經多少距離,歷經多少時間,我們都有同一個目的地,那就是大海。不管未來結果怎樣,我都已經決定要等下去,等到我們在最燦爛的季節相遇,我堅信,只要我虔誠祈禱,愿景終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