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瘦,不為悲秋
正值清秋,天空碧藍如洗,草木蒼綠。閑窗下捧一本宋詞反復吟詠,那輕輕裊裊的聲音,拂過陽光濺落的塵埃,掠過紛繁的塵世,做著驚世絕美的飛翔,一路行吟山水,一夢千年。
穿越風雨時空,叩開歷史木門里寂寂的故事,那被泛黃的光陰封塵著的繁華寂寥與詩情,那個朝代的春柳花堤,秋霜明月,那一卷舒緩的時光,還有那吟哦著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才俊佳人便都踏花攜月而來,一時間與我心意相通,心思相對。
一切有情,皆無掛礙。
喜歡李煜“前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益的“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溫庭筠的“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喜歡他們的詞,更喜歡他們那講不完的“離愁”。喜歡晏殊“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毕矚g那詞境,更喜歡他們覓錦帕書詞道不盡的“別緒”。
因為等待,才有相思。
喜歡就這么輕輕淺淺的面對他們的一懷瘦骨,無盡柔情。他們的情思深種,刻骨銘心。就像柳永的“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彼敬蛩惆炎约菏钁蟹趴v一下,盡情喝酒以忘相思之苦,可是,即使對著美酒,縱情高歌,強迫自己歡樂,也覺得無味。真是“憂從中來無斷絕”,這樣不可斷絕的愁緒,最終讓他放棄借酒澆愁的去逃避,而甘愿承受這種離愁別緒的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絕不后悔。
喜歡宋詞中那愁腸百結又相思刻骨的溫潤情懷。像范仲淹的“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蹦阍谇Ю镏,我受著相思的煎熬而滿懷愁緒,愁到深處,我嘗盡孤眠的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在心間,實在是沒有辦法回避。我酌酒垂淚之愁意,挑燈倚枕之愁態,攢眉揪心之愁容,愁之深,以至于不得不借酒澆愁,可酒還未到愁腸,就已經先化成淚了。
愛與被愛,不如相愛。可相思成疾,不是他們不夠相愛,而是命運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相愛。就像那個朝代的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出身名門世家,生活優裕,自小被書香熏染,十八歲那年嫁給趙明誠。夫妻志趣相投,生活美滿,他們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一起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只是,不知道當這個女子擁有花好月圓的甜美愛情時,是否做好了有一天會被洗劫一空的準備呢?
由于趙明誠求學和出仕為官,易安不得不與丈夫經常別離,為此,她曾寫下無數相思的詞句:“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近來清瘦,落葉中減形,不是病酒,不是悲秋,原來是相思啊!她的詞飽含有她太多的哀傷,讓人讀來不禁嘆息:離情正苦!而易安體也正是以神“愁”形“瘦”、清新奇雋而立于詞壇,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為婉約派的代表,后人戲稱她為“李三瘦”。
世事無常,特別是對于那個岌岌可危的朝代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那年,金兵南犯,國破家傾,趙明誠也因病而亡,獨留易安境遇孤苦。就這樣,他們夫妻相依相守的好時光,隨著趙明誠的離開在她冗長凄清的世界里便一去不返,被時光牢牢地封印在了記憶中。
人生不堪一擊。歲月就是這樣傷了他的人,還有她的情。世上有一種草藥叫:獨活。趙明誠逝去后,獨自守望成了易安唯一能做的承諾。她守著當年他們一起苦心收集來的金石古玩就如同守望著他們的愛情,不肯進,不愿退,恨不得就此成為望夫石?梢舱菍@些金石古玩的守望,讓這個女子在余生里受盡漂泊和苦難。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該是所有女人的夢想吧!可愛情怎大得過人心的寒漠。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晚年的易安為了一個容身之地而改嫁。
有時候人就像那飄落的葉子,在光陰面前,原以為自己堅強如鐵,實則孱弱得一陣風就能把你刮走。為了生計,她的身體可以用來出賣,可她的才情豈非他人所能沾染。可時間是一場謀殺,多少人為了活下去,不惜出賣身體甚至靈魂,生活非但沒有絲毫放過你的意思,還不止一次的將你的傷口恣意的剖開檢審,操起刀來就非得做到趕盡殺絕。
易安的改嫁并沒有為她自己謀得一席容身之地,而是終因不堪忍受那人的專橫而訴說離婚,F今社會男女之間分離結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個女人,尤其是一個讀書女人的再婚又離婚就要引起社會輿論的極大歧視。此后,她帶著無法言說的苦楚在回憶和孤獨中走完了余生。
余生,漫漫。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守一孤清的院落,從此寂寞對寂寞,自守對自守?僧斈阋砸活w必死的心活著的時候,還會有什么是跨不過去的溝坎兒!只是,從此她還會對愛情存有任何期盼嗎?還敢再信那天長地久、一見鐘情的轟烈嗎?更不會信那?菔癄的誓言了吧!以后的日子,且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入蓮,安靜綻放。要知道一無所有的時候,只守著自己的心,自可安然無恙;蛘,當面對多舛的命運你以死相逼的時候竟也會發現此岸越遠,彼岸越近。
就在命運給這個清瘦的女子無數痛擊的時候,也給了她更富質感的底蘊。
易安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是婉約詞派代表。所作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當年她帶著滿身傷痕帶著不能言說的苦楚,一路行走,一路抽絲剝繭的活著,只是為了她心中的那個愿,即使在晚年時她亦是殫精竭慮的來編撰《金石錄》,最終完成了趙明誠未了之愿。后來,易安死在江南,死的寂寞也很滿足。
翻開趙明誠的《金石錄》,李清照寫的序緩緩道來她和趙明誠對這些金石子畫的熱愛,一同去相國寺搜尋,一起欣賞,后國破山河凋零,她又是一個人護著他們倆的結晶東躲西藏;貞浀剿麄冑酒潑茶的快樂時光,筆調輕緩,帶著柔柔笑意。
“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蕓簽縹帶,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看到此心中升騰出對這個女子濃濃的疼惜之情?僧斂吹健叭挥杏斜赜袩o,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边@一句時,不僅掩書會心一笑。她終是活的通透的。
曲盡情終。
她應該是沒有遺憾了,在最好的年華里遇見到他,與他情投意合,舉案齊眉,賭書潑茶。在他離去后的有生之年中完成了他的心愿。只是,夜闌人靜時,海棠花在清涼的夜色里開的寂寞無主,她那一手煎好的茶縈繞著香的時候,曾經的小賭怡情,溫酒共飲,那些相思成疾的日子,那些許多多年不曾憶起的往事會不會從心底深處沉渣泛起,帶著一生最初的愛與恨,讓這個女子邊微笑邊不停流淚?可人生就如同一場輪回,四季流轉,朝代更迭,任憑怎樣風云變幻都會歸于平靜。
一切有情,皆為過往。
一個朝代生滅,一對愛人的悲歡離合,流年似水,一晌貪歡。那些隱藏在光陰深處的故事,或繁華,或冷落,如今都不復存在了。
佛說:“人生在世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若可,面對萬丈紅塵,你可愿不曾動心?
若可,我愿傾其所有供養你護你安好,我寧可不要你的才情,只要你的歡顏,如此便好。相守的日子,接秋水煮一壺新茶,喝完這盞茶,一段人生,又重新開始。
或者,彼時你生在盛世,身處繚繞煙火,你自可清涼似雪,幾卷詩書,一盞清茶,安于當下?创巴馕L細雨,云來云往,在平平淡淡的流年里簡靜度日,別無他求。
然,我們隔著厚厚的光陰,你不來,我不去。
新來瘦,不為悲秋。
冷落的清秋時節,于君相離千里。君不在的日子里,我且與山水共清歡,看白鳥驚枝,落花滿身,沒有相思成疾。
我們是這紅塵阡陌里過著世俗生活的飲食男女,在人生的舞臺上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而今日的不得相見,只為日后的長相廝守,這個,我懂。可是誰說過:懂得的代價是曾經不懂。那么,倘若遇見了一個更疼愛你的人,請待她好。
掩書踱步,在這個陽光菲薄的午后。宋詞里的故事自有一種清冷的美,而秋天的相思也該帶有一種沁涼的美感。不如,在薄薄的陽光下,溫一壺桂花酒,享受一段詩酒年華的閑逸。
窗外清風吹來,有荷花的消息,紅藕香殘玉簟秋。今日眼前的殘荷枯梗,昨日亦是翠綠的荷葉清雅的荷花,它裝點過你我平淡的流年,沒有辜負。
在人生的渡口,我沒有尋尋覓覓,亦沒有冷冷清清,更不能凄凄慘慘戚戚,我只如那李易安一般,撐一支長篙,獨上蘭舟。滾滾煙塵舊夢里,君可拈花笑佛自逍遙。渺渺云水禪心中,我亦可恣閑世界駐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