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不可隨便取
“求求你,你就告訴我吧!”小a正向小b苦苦哀求著。出于好奇,我也湊過去看熱鬧,一問才知道。小a昨日數(shù)學沒考好,正犯愁呢!回到家又被家長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你怎么搞的你,我好吃好喝供給你,你怎么才考這么點?別人怎么學得那么好?去!向別人取取經(jīng),看別人怎么學的!”這不,小a正想數(shù)學課代表請教呢!
我陷入了深思。天天掛在家長嘴邊的取經(jīng),取經(jīng)到底可不可以取呢?
大家都知道,經(jīng)驗是從實踐的探索中得來的知識。因此,人們往往很重視“經(jīng)驗”,樂于接受他人傳來的“經(jīng)”和送來的“寶”。此事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不能不提醒大家,“經(jīng)”和“寶”不要隨意的接收。因為任何經(jīng)驗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的,人家的“經(jīng)”和“寶”不一定也適合于你。對于大家的“經(jīng)”和“寶”,千萬不要照搬硬套在自己的身上,否則就容易碰釘子,出亂子。
大家一定看過小馬過河的故事,故事中松鼠的伙伴不正由于取了別人的“經(jīng)”來用才導致悲劇發(fā)生的嗎?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如果不是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主張,不盲目搬用李德所謂的“經(jīng)驗”,第五次反圍剿會失敗嗎?中國共產黨還需要進行艱難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嗎?顯然,這都是生搬硬套“經(jīng)驗”的典型事例。
反之,《小馬過河》中的小馬,之所以能安全地渡過河去。就是因為她沒有搬別人的“經(jīng)”套別人的“寶”。在媽媽的誘導下,分析不同人的“經(jīng)驗”,加以總結后,親生實踐,試水的深度。最終安全地渡過河去。
可是大多家長們卻一味地追取別人的“經(jīng)”和“寶”,讓自己的孩子不斷地學習套用人家的經(jīng)驗。甚至去同學家還要打著取“經(jīng)”的招牌。這些是絕對不可取的。對別人的“經(jīng)”和“寶”,要加以分析、總結并親生實踐,使“經(jīng)”和“寶”真正適合自己。
只有取到真“經(jīng)”,獲得真“寶”,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使中華民族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