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欲望為話題的作文1000字
人人生而有欲,實無可避。一葉芥舟入欲海夢江,飄忽便是一生。日幕途盡之時泊扁舟于青山之畔還是亂灘之尾,但看你掌舵于手還是浮沉隨狂潮激浪。
欲流湯湯,掬一捧有清有濁。口腹之思是欲,官纓之望是欲,珠玉之念是欲。然怎辨得團圓之盼、鴛鴦之情、報國之心便非欲?人人生而有欲,本無什么惡欲熏心之說。但泛舟日久,有人倦而棄槳終至浮沉狼狽,于是濁欲如浪撲過,淹人心無形;有人決意掌舵終至乘風破浪,于是清欲方似柔波,推扁舟向遠。不可避之欲如江流奔涌,人生則似堤岸旁株株槐柳。人的責任無可推托,那便是認清欲流于人生之無可避,同時盡全力防其決堤。
如繩墨,唯執而不逾方創盛世;似川海,唯涌而不泄才利萬民。欲念一旦掌控了生命,與萬蟲蝕青木無異,和群蝗過麥野何殊?古有奸臣攬朝綱斂不義財,落得頃刻樓塌了,史冊一筆蔑色;今亦有貪吏玩弄權柄人心,怎能不迎下馬利鞭當頭一喝?欲念不可縱其壯大,更不可跪拜稱臣。否則槐柳必卷于滔天淫浪,扁舟亦湮沒于茫茫欲海。
決意于欲海之中掌舵之人方獲得完滿人生,泛舟悠然。古有首陽采薇,絕口腹之欲以銘喪國之痛;亦有舍生取義,彰其所欲有甚于生者。清欲濁欲,人人皆有。看你隨何欲泛舟,握槳于手向何處劃。今亦有辭職追遠方,放棄利與名;有舍生救孩童,清欲推舟前進。如此種種,怎勝枚舉?欲望如生來即有的指環,掌舵之人不會任其愈來愈緊束縛自己的雙手,反會綴刻屬于自己的印記于上,掌握命運。
欲望不可避,也便無所畏。反應認清己欲,坦然面對,以審視之心而非臣服之情,秉掌握之意而非躲避之意。《美麗新世界》中說,情感便藏身于欲求與滿足之間,二者距離越遠越濃烈,愈近愈茍延殘喘。若無欲求,何來行動的推動力?又何來向前向上、不斷奔跑的希望與野心?欲望既可以是危崖之上推你入深淵的狂風陣陣,亦可以是死水之上助你鼓帆的順水之風。況且焉知懸崖千丈,下去不是前程萬里?因此何懼欲求,無需真的寡了己欲。以清欲推自己泛舟人生豈不快意,無了欲望又何尋追求之力量?
如史鐵生言殘疾人人生而即有,欲望是我們熟悉的情感,是我們熟悉的推動力。人生倏忽,不過泛舟于欲海片刻。叔本華亦言:人生如鐘擺,在欲求與滿足之間擺動。若無史載事之想,史官怎會執筆書丹青卷卷;若無報國誅寇之望,將士何必浴血疆場,殺敵嘶吼如狼?若無孝老撫幼之盼,街巷之間何來步履匆匆,滄桑但又堅毅的面龐?欲望從來不是個貶義詞,而是可清可濁,可涌可泄的江海川流。泛舟于上無畏無懼、掌舵于手,又有何可嘆可唾,避之如見虎豹亦或俯首卑微若芥?
簡而言之,欲無可避,亦無所懼。視之若江海,慎防決堤;當之為嘯風,學會借勢,時刻記住芥舟泛往何處,勿忘以手掬之辨清濁。《忽然七日》中談及界限,稱之可以被你次次修改,次次推遠,直至你發現已在世界盡頭。對欲求的態度亦是如此,守界不逾永為珠璣之言。認清己欲,勿縱其決堤。
難識己欲,亦難斷他人之欲。泛舟欲海,有數舟同游。有人好隨群共渡,以為數眾方為正途。于是多少歧路往往數舟共踏,無人可幸免于湮沒之命途。何不認清自己?亦有人總想辨他人舟旁清濁,輕言佻語,亂他人方向。何不掌己之舵?見如今社會輿論輕易起,批判豪奢之風抑或他人私欲,未嘗辨清真相,理順事情。批判他人之欲已成許多人未意識到的習慣,可焉知胡亂置喙亦是濁欲一捧,泄于船內?欲海亂象,啰嗦一提。
雨果之憂,道理亦如前文所提,勿縱欲過了度,自己反成自己情感的奴隸;而大眾所思亦為無可置喙之實,欲無可避。人人駕一葉扁舟泛于欲海,須掌舵方抵遠方;人人植槐柳于欲流岸畔,唯防其決堤方見生命如柳葉青翠;人人也都立于危崖,唯抵擋欲之狂風方護己不墜。唯人人認清欲求真形,不避不懼,掌舵于手,方完滿利用欲求推動之作用,得抵青山綠水畔,扁舟一葉悠然一生,免求而不得之悲苦。豈不與欲相安無事,立舳艫之尾負手笑看江山?
不可避,無所懼,鼓帆助己,扁舟乘之抵遠方,笑謂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