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歌》有感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題記
聽著雄渾敦厚的國歌在世界各地各種國際交往場合奏起,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靜。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祖國也正不斷走向富強。
而這首《義勇軍進行曲》也正象征著我們中華人民在任何時候以及任何地點,都會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而奮斗,且中華民族的堅強斗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永世長存。今天電影《國歌》就帶我走進這首國歌的創作背景,了解這一歷程。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上海藝大校長田漢迫于壓力解散藝大后仍遭到當局通緝,后結識了音樂青年聶耳并成為志趣相投的好友,和一群愛國文藝工作者因同懷憂國憂民之心、報國之大志,一起創作拍攝了一大批反映時代潮流、宣傳抗日的優秀作品,深受觀眾喜愛。
他們根據從東北前線得到的第一手資料為素材創作新電影《風云兒女》,卻遭到了日方百般阻撓。但他們不屈服,他們認為,一定要把《風云兒女》的電影拍好,也應該把影片的主題歌寫得激動人心能喚起民眾奮起抗戰。目睹整面墻寫滿“義勇軍決死名冊”的墨跡,田漢無法抑制內心的悲憤與激情,揮筆寫下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寫完歌詞,田漢便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他的戰友聶耳再揮淚將曲譜完成。
隨著《風云兒女》影片的放映,這支高亢激昂、雄渾壯闊的進行曲也隨之迅速傳遍祖國大地。中華民族的風云兒女們也為了民族的新生和祖國的解放前赴后繼、勇往直前。
我們要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義勇軍進行曲》——“前進,前進”,就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號角,它給了我們精神的振奮,引領我們努力學好本領,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