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東北春節的作文精選
篇一:東北的春節
東北的春節習俗除了北方許多地區一樣之外,而自身還是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習俗。
在除夕,首先的就是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后舉行著最重要的節目——家宴。晚輩們團團而坐,為的就是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須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
在這天晚上還是對來年的飯首次品嘗,可以葷素一起上,在這頓來年飯中,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子、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豆兒、豆豉豆腐、芥茉墩兒、辣芥菜、炒黃瓜等讓人直流口水的年禧套路菜。
在中途,老少相互祝愿、兄弟間推杯換盞,所有人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飯后,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散庭院,人行其上就會嘎嘎作響,所謂“踩歲”。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不論男女老少者都要徹夜不眠,除了小孩子。然后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圖、擲骰子、玩骨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將。
到了午夜時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銹,闔街硝煙濃濃,禮成后,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給未成年小孩兒壓歲錢。
最后,全家吃一頓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并找一個餃子把一枚硬幣放進去,誰吃到了誰這一年就會有好運。
篇二:東北的春節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尤其是東北的春節,使我印象深刻。
照東北的老規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俗稱“掃房”;春節差不多就在這一天開始了。這一天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這與南方的春節不同。南方人是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
東北的小年也稱祭灶節。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也就是灶王爺。
送灶神上天后沒多久便是除夕。這一天,東北人家家戶戶貼春聯,趕做年夜飯,與北京的春節一樣,晚上也要守歲。小孩子們早早地跑出去放鞭炮,買一些玩具、鞭炮這樣的小玩意兒。晚上,大家都要吃年夜飯,看春晚,家家戶戶洋溢著春節的喜悅——正月初一是一年的起始。凌晨五點,人們就起床包餃子了。在東北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東北人喜好在眾多餃子中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餃子,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正月十五,春節也接近尾聲了。這一天,東北人家家吃元宵(在南方稱為湯圓),有團團圓圓的意思。
東北的春節不僅是中國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
篇三:東北的春節
東北的春節雖說與各地大致相同,但也有別具一格之處。
春節是從臘八開始過起的,臘八這一天是要吃臘八粥的,聽祖輩們說,在以前的時候,人們都很窮,只有五谷雜糧,而在東北臘七臘八是最冷的兩天了,用五谷雜糧來做成粥,驅寒御暖。
過幾天,便又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要吃“大塊糖”的,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升天,去稟報玉皇大帝這一年每戶人家做得好事與壞事,還在新的一年里給予相應的懲罰或獎賞。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在玉皇大帝的面前說自己的好話。但研制了這種糖,粘在灶王爺的嘴邊。
過了小年,大家就忙得不可開交了,必須打掃出一次,把所有的東西都換洗一次,把雞鴨魚肉什么的必須預備充足。因為所有店鋪都在正月初六或正月初六以后開張。
如果說臘八臘月二十三不夠熱鬧,那除夕可就是最熱鬧的了。除夕這一天,家家在準備年夜飯。到處都是飯菜的香味,家家戶戶穿起了新衣,家長在準備飯菜,孩子們就貼對聯,年夜飯之前,家家戶戶要放鞭炮,一家比一家響。好像比是誰家的鞭炮更響。除夕夜的年夜飯必定是少不了餃子。而最具特色的猜就是豬肉燉粉條了。我想那些生在東北,而為了賺錢在外面打工的人千辛萬苦的回家!就是為了這正宗的豬肉燉粉條吧!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把所有的燈打亮,打上一通宵,不許間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正月初五。除夕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外。都要守歲。
元宵節是臘月和正月的最后一個節日了。到處張燈結彩,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一起到街上看煙花和東北大秧歌的表演,這一天,這是美好而快樂的日子。
轉眼間,春節就過完了。孩子們又照常去上學,大人們又照常工作,東北也迎來了新的一年。
篇四:東北的春節
東北的春節與山東大不相同。雖說是農村,出外的孩子們卻都回到家團聚,但節前的氣氛并不濃烈,看到最多的是玩牌或者稱為賭博。每村都有幾個固定的場所,一群人打麻將或者推牌九。我是門外漢,對麻將一竅不通,所以連賣單(即旁觀)的位置也沒有了。而在山東則不然,打麻將的只有少數人,更多的是一家團聚后嘮家常,向父母匯報一下在外地的情況。
大年三十晚上,即除夕,他們要等到十點左右開始接神,各家燃放煙火爆竹,意為迎接神靈,然后開始吃飯。山東更注重祖宗神位,三十下午四點左右,天乍黑之際,一個家族的男人聚到一起,拿著冥幣和鞭炮,到幾個祖先的墳前燃燒,請祖先回家過年。等到初二,再到各個先人的墳前如此這般,把他們送回。
初一,在吉林親戚就開始串門拜年,更多的是吃“大鍋飯”。老太太張羅著把親朋好友請到家里來,擺上三、四桌酒席招待大家,現在春節也有很多人喝啤酒,不像過去只喝散裝白酒。這樣,各家互相請客,持續到初六、初七。山東人更為傳統,初一是本村人互相拜年的日子,早上四點多都開始起床,飯后各家族的男人、女人分成兩組,圍著整個村子轉,到長輩家后雙腿著地叩頭,這在別的地方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初二是送先人歸位的日子,甚是禁忌到別人家串門,否則意味著不吉祥。初三是到姐姐妹妹家串門拜年的日子,初四則是出嫁的女兒回家拜年,初五之后就是遠房親戚相互拜年了。
招待人的飯菜也不一樣。在吉林,喝酒和吃飯的菜就一桌,不會更換,所以喝到最后酒涼、菜涼、身子涼,心里卻熱乎。山東則講究較多,喝酒的菜絕對不能和吃飯的菜一樣,否則視為不尊敬。大多在酒喝完后,一塊出去方便,女人就把酒菜撤下來,等客人回來后,端上熱乎的菜和饅頭,開始正式吃飯。
各地的民俗差異很大,對出門的孩子來說,最難舍的是分離的時刻。但現在,又有幾個能守在家里?
篇五:東北的春節
春節——農歷新年,老百姓俗稱過大年,古時候春節就是一年的開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結束,但是由于地區差異,各地習俗不一,有些地方得等到正月底。中國人過春節,無非是包餃子,炸春卷,看春晚,放煙花……下面我要說的是東北的春節。
二十九晚上,趁爸爸媽媽,還沒回來,我就開始忙活了起來,這里貼一張“福”,那里貼個“蛇”,前面再掛一個大燈籠。家里可謂是被我弄得,一片是紅色嗎。還沒到十二點,外面了鞭炮的聲早就響起來了,我也迫不及待的下了樓,朝天空中仰望,原本黑暗的夜空如同白晝,一朵朵煙花在天空中綻放,人群仿佛變得十分渺小,天空仿佛變得異常廣闊。一炮的煙火朝天空中發射,忽然,吼的一聲,一朵五彩繽紛的花朵綻放在夜空上,我不禁意的低了頭,當我抬頭望去,那枝美麗的花兒已經慢慢消失在了空中。正當我看的如癡如醉的時候,又一聲震撼人心的巨聲爆炸了。一些小火花慢慢的降下來。整片天空變得像是春天的地毯,上面綻放了一簇簇的鮮花!這時,爸爸也拿了一箱子大煙花出來,他小心翼翼地將包裝紙撕開一角,把里面的引線拉了出。爸爸讓我點燃了引線,我逞能道:“這有什么的?”說著,我拿起一根點火棒(大約0。5米),仔細地伸向引線,小心地用點火棒觸碰著引線,就在一會兒工夫,引線突然冒出火花,我心里一慌,不停地往回跑,5——6秒過后,只聽“砰、咻、pong”,一朵史上最漂亮的煙花停留在了空中,之后就漸漸消失了,再發了一個又漸漸消失了……春節就這么順順利利的過去了,希望這一年也就這么順順利利得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