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春節飲食文化作文600字
【我家的春節飲食文化】
陸弘澤
春節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外公家拜年,外公家在東陽的一個小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還有我的很多小伙伴,我每次去都開心極了。
在外公家的日子里,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去別人家做客,餐桌上總是會有一盤紅紅的像楊梅一樣的米馃,外面是一層米粉皮,內心里是黑芝麻,最外一層有沾著一粒粒的紅色小粒,媽媽說這些是染紅了的粉干絲,一口咬下去,香甜滿口,黑黑的芝麻流進嘴里,味道好極了;媽媽說這叫楊梅馃,因為它長得像極了水果樹上的“楊梅”而得名,外觀鮮紅寓意紅紅火火、團團圓圓而世代相傳;每逢過年過節、農家砌灶、定親、嫁娶、上梁等喜事,楊梅馃都是不可或缺的食物。
有一天媽媽還專門燒了一碗“博士菜”給我們吃,我一看這不就是碗霉干菜嘛,平時我們在家里也有吃過啊。媽媽笑呵呵的對我說,你知道為什么我們叫霉干菜為“博士菜”嗎?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媽媽說因為東陽人學習勤奮、刻苦,貧窮的東陽學子就吃著霉干菜造就了數量眾多的博士,所以美其名也“博士菜”。這時一旁的小公公開口說話了,媽媽說他可是村里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哦。他說:“在我們讀書時,就是只有霉干菜加一點點的油炒起來吃,一吃就是一個月,難吃死了,但是沒辦法,但是因為經濟條件差,全村人都只能剛吃飽飯,能出去讀書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當時就特別刻苦終于考上了大學”。這時媽媽接著說道:“到我們讀書那時候,外婆一般都會買點肉炒在里面,兩個星期回來拿一次,剛開始還蠻好吃的,吃久了聞著這個味就想吐”。現在輪到我讀書了,我不用每天都吃一種菜,每天爸爸媽媽都會準備豐盛的菜肴,每天都能嘗到不同的味道。
爸爸說,從三代人讀書人不同的飲食上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國家的高速發展,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各項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片姹紫嫣紅,氣象萬千;全國人民朝氣蓬勃,精神振奮,到處充滿著青春活力,洋溢著勝利的豪情。全國人民正以昂揚的斗志和辛勤的勞動,闊步前進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
爸爸滔滔不絕的說了這么多,我聽明白了,都是在贊美我們的祖國;我愛我的祖國,我以你為榮。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美好、更加強盛!
【我家的春節飲食文化】
仲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吃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各家在吃的內容也會有不同。我家雖地處杭州,但是我媽媽是山東人,所以我們家的春節飲食屬于山東飲食和浙江飲食的雜糅。
今年過年我家和外公外婆一起,所以年夜飯是浙江傳統是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海鮮為主還有大魚大肉,我很是喜歡。初一開始就是外公外婆主廚,餃子是必不可少的,聽媽媽說是北方年夜飯也是餃子的。
除餃子外,年前外公外婆蒸了花棗糕,炸丸子,炸魚,煮方肉,做豬皮凍,熏鲅魚,蒸了許多蘿卜包和粘豆包,都很好吃的哦。其中花棗糕,炸丸子,炸魚,煮方肉這四種外婆要留出來除夕夜敬奉神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據媽媽說山東老家還有好多好吃的,可惜在杭州買不到,好期待以后回山東老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