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魂神韻——觀柳州市博物館儺戲與儺面具展
歷史像一條長河,在前進的方向上流布出千條溝壑萬種風情,總有那么一些文化在流淌中變得豐富多彩,比如儺。
所謂“儺”,《說文解字》釋云:“見鬼驚駭,曰儺。”《論語》黃侃疏:“曰作儺儺之聲,以歐疫鬼也。”儺這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從史前萌起到商周盛行,至今的山南海北的村野間,仍能看到那些儺面具,儺戲舞姿,聽到那些儺戲唱腔。我來到博物館參觀“儺魂神韻——儺戲與儺面具展”,感受這從遠古走來的民族神韻的魅力。
一進展廳,只見一個大型面具映入眼簾,它眼如銅鈴,獠牙暴突,滿面通紅,頭上還有兩個獸角,十分駭人。這就是儺面具。展廳內(nèi)燈光較暗,營造出一種古樸而肅穆的氣氛,引領(lǐng)我們漸入情境。
展覽分為三個單元,首先我們進入第一單元“儺從遠古走到今天”。儺曾被認為是迷信,但它其實不僅是一種民間法事,人們辛勤勞作后用來消遣的文娛活動,河北武安、安徽貴池、廣西環(huán)江、羅城等地共二十多個與儺有關(guān)的戲曲、舞蹈、風俗等項目還在2019年5月25日入選了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呢!這個單元展示了部分大多以木刻為主的儺面具。如木刻菩薩面具,這一傳世品,雖因為歲月的侵蝕而包漿嚴重脫落,呈現(xiàn)出一種層層剝落的狀態(tài),但依然可以看出那流暢的線條,安詳?shù)纳駪B(tài)。再如木刻還愿儺面具,同樣是傳世品,但包漿十分完好,外表發(fā)黑,更散發(fā)出一種遠古的味道。
第二單元“儺之韻味”具體描述了儺戲的服裝、步驟、手法,以及各地各不相同的儺戲唱腔、舞步。展示了部分關(guān)于儺的畫作以及表演儺戲的道具等等,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儺戲。
第三單元“儺之表情——儺面具藝術(shù)”,儺面具豐富多樣,有木刻面具、皮胎面具、紙糊面具、銅面具、皮面具,還有活口面具呢!不同的材質(zhì)也造就了不同的質(zhì)感,獨具特色。細看眉、眼、嘴、頭盔、發(fā)飾等,也都各不相同。不同地方的儺面具風格迥異,色彩各異,也各有深意。還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物,如1700歲的彝族老人撮泰吉·阿布摩、呂布、法師薩滿、曹冒、先鋒小姐等等,色彩豐富,表情夸張,太吸引人了!
展廳里有不少學生,有的在寫生,有的提取作文素材,有的在玻璃展柜前仔細觀察……他們記錄著、拍攝著、勾勒著,興趣盎然。還有一些青年、中老年人,也在細細品味著。這,就是魅力。是從古到今數(shù)千年的積淀,讓儺面具中古樸的氣息縈繞著神韻,儺戲也將繼續(xù)裝點世俗生活,承載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寄托著人們的愿望,沿著歷史的長河流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