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街的“精氣神”
“五一”小長假,我們全家來到揚州去老街東關街游玩。
東關街是一條與揚州這座城市同壽的古街。幾千年文化底蘊,使這條古街無一天不熱鬧。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兩邊的店鋪全是老字號店鋪。因為這些店鋪已經開了很多年了。賣的東西也既挺古老:麥芽糖,胭脂,香粉,寶劍。一進街,就有人叫賣酸梅湯哩:“冰涼酸梅湯吆—3元一杯,五元兩杯!”小姨走上前:“10元4杯賣么?”那店主猶豫了下:“好吧,賣!”
一路上,被民俗包圍著,我走進一家賣避邪器的店,就被其精湛的工藝吸引了,一塊檀木,大約2平方厘米那么大,卻能雕刻出全部的《般若心經》。“生死鎖”的形狀說不出來,卻讓我覺得它充滿了奇形怪狀的美感。玉石一塊塊,透出白綠的色彩……揚州首屈一指的民俗技藝便是家喻戶曉的“揚州三把刀”了,即菜刀,剪刀,修甲刀等。走進店內傳來“刷、刷”的摩擦聲。不用說,那一定是在磨刀了。只見磨刀師傅一手握著呈青綠色的濕漉漉的磨刀石,另一手抓著刀柄,拇指按著刀再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想必菜刀也是如此。那鈍的鋒芒全無的刀,就在磨刀師傅細長的手指中射出耀眼的寒光。
“謝馥春”是第一批中國老字號,始于道光十年。被悠悠綿長的香引進了“謝馥春”的大門,各種香料接踵而至。老爸老媽似乎挑選著什么。濃郁的香味讓我趕緊“逃離”了。后來老媽買的是鵝蛋粉,是散發著一種醉人的馨香。我發現,似乎濃郁的香味往往是人們所排斥的而淡淡的幽香才是人們所真正喜歡的。
“龍泉寶劍”可是劍門的門人或者掌門人做的,極其正宗,當然也比較奢侈。一路走到寶劍展覽處,180元的劍就讓我小驚了一下,結果越來越高的劍價簡直讓我倒抽冷氣。360元,420元,640元,1000元,1800元,3600元……最高的,封在玻璃內的竟然有36000元!但我發現,價位越高的劍往往鋒芒內斂。
獨自坐在路邊的手藝人顯然“藝高人膽大”,不吆喝,只低頭捏著小玩偶,他先撮一團黑油泥,團成一團,再飛快地取出幾色油,“嗒”貼上去,就這一貼,一弄,一個個神氣活現的小玩偶就被他的手賦予了小生命,這與他身旁熱烈叫賣的人們形成鮮明的對比。
也許,東關街,這條古老的,曾經繁華,現在也繁華的街想比,一種閑暇,慢的,不做作,不“整瓶不響半瓶搖”,實實在在地做好你最本分的事,別管那些紛紛擾擾,也許你的水平就有一個質的飛躍。
也許,低調點,才能成大事。
也許東關能存在至今,也就是因為實實在在地店,實實在在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