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心靈微光
汪國真在詩中寫道:“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詩人看似談的是進退間的從容,我卻以為,它實際上囊括了對生命的解讀:無論經歷幾多浮沉,萬不要讓繁華落寞湮沒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堅定不移,執著向前。
太多人其實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區別,他們因了種種需求,想當然地為自己定下一些目標,卻在嘗試過后發現難以達到而猶豫放棄,我想并不是他們不努力,而實在是他們沒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努力而不傾盡全力,自然也就無所得了。這大約也是為何平庸者總是一事無成,而諸如李開復之流卻能始終行走巔峰的原因吧。劉墉先生說:“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無山而茫然無措,舉步維堅,心中有山則堅守本心,義無反顧,我想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人是社會的產物,由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諸多教條或規則的束縛,要想擺脫而徹底追隨內心的腳步,這誠然不可能。因此,人最好的狀態應是保持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時的不改本色,時常叩問內心,以致不在紛繁中迷失。西班牙新王后萊蒂齊婭出身平民,嫁入王室前還曾結婚。離異,然這絲毫沒有影響民眾對她的擁護,為什么?這在于她始終內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線記者,親歷9·11襲擊,深入伊拉克腹地;而婚后,她也一直引導丈夫過著平民般的生活,盡管王室有諸多清規戒律,她仍保持著自己的觀點。于西班牙民眾,萊蒂齊婭是他們擁戴的平民王后,而于她自己,她只是內心忠實的擁躉與守護者。很多時候,我們確實無法改變所處的環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適應,你總得心里有所堅守,才能保持內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獨立。
而倘若你真的選擇了追隨內心,這個過程很可能伴隨著苦痛,因為它承載了太多期許與渴盼,歡欣與愿景,可又裹挾了太多克制與欲望,冷眼與嘲諷。那么,跨過去吧,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沉淀的歲月已在你人生的頁扉上烙下深刻的印跡:值得。就如偉人曼德拉,二十七年的鐵窗生涯并沒有讓他陷入絕望,被迫害折磨的痛與恨不曾蒙蔽他的雙眼,他心中有光:為民族的解放而斗爭。這最后的信仰指引著他,化為人民手中最鋒利的武器,刺破重重黑暗,迎來勝利的曙光。斯人已逝,但注定永垂不朽。事實上,一個人若選擇追隨自己的心,那么勢必無法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與肯定,與其被人左右還不如勇敢抓住內心的聲音,這時候,生命本身便賦予了你至高無上的評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巨人,他總會在我們示弱時發出咆哮:“向前走,別回頭!”可我們還是不經意地被滯留,畏畏縮縮不敢向前,只能以艷羨的目光注視著別人,想著:我差一點就能成功了。那么真的只是一點嗎?不,牽絆你的不是忐忑的猶疑,而是自我的否棄。人如果連追隨心靈和直覺的勇氣都沒有,談何成功?
哪怕找不到大海,不要停息尋覓的歌聲;哪怕腳印被風雪掩埋,也請珍愛走過的路程;哪怕所有的奔走與追求都是徒勞,也要握住心靈微光,讓身體追趕上你的心。
教師點評:這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性散文。文章立意緊扣材料,論據典型新穎,論證深刻,事理通透,行文靈活自由,語言表達生動,充滿文學底蘊,顯示了作者深厚的作文寫作基本功。除此之外,本文每一個論證角度都緊扣中心話題,邏輯性嚴密;每一個論證層次都閃耀著思想的火花,都能引發人的思考、帶給人深深的啟迪。高中生能寫出這樣的作文,實屬難能可貴!
追隨我心
沒有人追問花兒為什么能吐露芬芳,魚兒為什么能在水中潛游,鳥兒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只因每株小草都有開花的期待,每條小魚都有對大海的向往,每只小鳥都有飛翔于藍天的渴望。心之所趨,夢亦同往,追隨我心,才能勾勒出自己無悔的人生。
追隨我心,便不要專注于他人的眼光。但丁曾說:“不要在意別人的話語,要像一座卓立的塔,決不因暴風而傾斜。”沒有人認為一個聾子能在音樂上有所成就,而貝多芬終究成為音樂的王者;沒有人相信一個農民能與科技有所牽連,袁隆平卻成就了農民的神話;所有人都恥笑一個半路輟學的壞孩子的文學夢,但韓寒無疑是成功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蜩與學鳩難明九萬里之高遠。人生最終的目標無疑是心中夢想的實現,而想要實現夢想,便要追隨自己的心。
追隨我心,便不要讓外物阻塞了追心的腳步。當燈塔掩映在重重迷霧之中,難以尋得時,裝備再精良的船只也終究會迷失方向。仁川亞運會男子200米自由泳的賽場上,所有觀眾與媒體都將焦點凝聚于孫楊與樸泰桓的“巔峰之戰”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奪得金牌的卻是日本選手萩野公介。當觀眾都為這匹“黑馬”的奪金而驚詫時,是否會有一些更多的感悟?艷羨甚至嫉妒他人的成功并不會有益于自己,自卑怯懦猶不可取。追隨我心,做好自己的事,成功便在不經意間敲響了門。
然而,追隨我心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追隨我心是堅持一種信仰,堅守一個目標,堅持一個方向,而隨心所欲則是任由沉淪,是驕縱放肆,是對欲望的不加節制。追隨我心,即使最終不能登頂珠峰,但路途上的風景必足以自得;隨心所欲,即使一時不可一世,終究難逃粉身碎骨的命運。能源局局長劉鐵男不正是因為隨心所欲,視法律與道德為草芥,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么?演藝明星柯震東、房祖名不正是因為一次次肆無忌憚,棄法律與道德如敝履,最終成為千夫所指的蠹蟲么?一批批落馬的官員又有多少不是追隨對國對黨的熱愛捧心而來,又在逐漸迷失于隨心所欲的驕縱之后戴銬而去?隨心所欲,心落入了黑暗的深淵,自己便也緊隨其后,一頭陷入,不得復出。
梭羅在瓦爾登湖垂釣,倉央嘉措攜白鹿踏雪,蘇子一蓑煙雨任平生……追隨我心,高標遠志也好,平淡沉靜也罷,心之所向,縱無果也無悔。追隨我心,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