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孩子
黃昏了,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融入了翻卷著半邊天空的涌動的金色里,好像彼此之間都有約定。人流、車流、物流恍然間嘈雜起來;浪人、友人、情人一下子如約而至。在這黃昏時分,人們行色匆匆,用零碎的腳步詮釋著不同樣的經歷,但是卻有著一樣的目標:各自回家。而我卻在這車水馬龍之間旋轉、徘徊。
我一直向前漫無目地走著,明明看到了家的方向,卻還是走向了另一條陌生的小巷,右手一直放在口袋里,沒有勇氣抽出任意一張紙條——一個上面寫著:文科;一個上面寫著:理科。
我想,我是迷路了,陌生的小巷讓我感到凄涼、迷惘而又惆悵。走在喧囂的小巷里,還可以聽得到一些回聲。我想,可能是它弄痛了我的某些器官與心情,然后它又把一些寂寞的名詞推進我的肉體。在我的腦子里滿是爸媽的回聲:選擇理科,它的就業面比較大,而且我們也是學理的,可以幫助你。
無論他們對我的選科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我都不明白,他們為什么會讓我選擇理科,我并不喜歡它,我認為自己還是選擇文科比較合適。但是我猶豫了:若是這樣我就違背了爸媽的期望……
恍然之間,一個很熟悉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是我的同桌楊光,他和我一樣都很喜歡文科,尤其是歷史,不同的是,他的文科成績每次都比我高出了許多。或許是為了能夠尋找到一個共鳴者的緣故吧,我問楊光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選擇文科嗎?
沒想到他只是很無奈地搖了搖頭,什么都沒有說,那時那地,我真的沒想到他會給我一個否定的答案,失去理智的我沖著他大喊:what?why?……沉默了許久,我們什么話也沒有說就分別了。
站在原地很長一段時間,我望著對面的樓群,隱約里看到一個孩子在哭泣——那是楊光。
不一會兒,我瘋狂地跑了起來,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沿途中,偶爾看見一位老人坐在屋檐下手中托著紫砂茶壺,慢騰騰的煙霧就像是一種怡然自得的夢境。
很晚,我放慢了腳步,當家門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終于到家了!——如卸重擔般。當我回想起楊光剎那間凝滯的表情時,發覺他好像是個迷路的孩子——失落、無助。記得,楊光對我說過,在他的家與學校之間有兩條路:一條是老胡同;一條是“迎賓大道”。前者的距離很近,但它很窄很擁擠,而后者很寬很大,所以他每次都會走后者,雖然花費時間長,行走過程累,但是他會依然堅持著走下去。
頓時,我覺得自己也是個迷路的孩子,我究竟該如何選擇?我想,在這座城市里迷路的不只是我和楊光兩個孩子吧!或許此時,還有更多的孩子們正在拐拐轉轉的巷街口,尋求著自我認知與他人期望之間的一條道路,有的也許是彎曲的,有的也許是筆直的……
不過,我最終還是坐在文科班的教室里——聽著文科的課;讀著文科的書;寫著文科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