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最近,重溫兒時記憶中絢麗的一章——《數碼寶貝》,這部當年風靡一時的動畫片引發了我不少感觸。
當時年少,我睜著圓溜圓溜的大眼睛,盯著電視,一眨不眨,生怕漏過一絲半毫。會因為反派打倒主角而憤憤不平,那時的我想的應該是在某個偏僻角落里畫個圈圈詛咒反派吧;會為主角最后的爆發而欣喜若狂,在家里上竄下跳;也會為最后主角與數碼寶貝的分離而傷心,晚上睡不著時,甚至為此想著想著,就哭了呢。
還記得,每次在開播的前幾分鐘,氣喘吁吁地沖進家門。來不及換下鞋子,扔下書包,就直奔電視機,開機。那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動作,做得嫻熟無比,像像排練了上千次。事實上,也確實排練了上千次。
每次看動畫片,總要與比自己大五歲的哥哥爭奪遙控器的所有權。哥哥總是仰仗著自己的身高,對當時小豆丁的我,特意將遙控器提高,為的是看我努力墊腳為了搶遙控器的情景。偏生可惡的他居然還左拿右放,死活不讓我拿到手。所以我只好擋在電視機前,一步也不挪。
現在看來,這部動畫片,里邊有些臺詞實在狗血,有些地方實在幼稚,有些情節實在可笑。可是,這部動畫片承載了幼時的我那顆惴惴不安的心,依稀還記得那時的我對它,心里裝著滿滿的期待和緊張。
也許是因為現在的我很難再有那樣的心情,所以越發羨慕起小時候的我,羨慕當初單純天真可愛活潑的小女孩,羨慕那個會為一顆棒棒糖而雀躍不止的小姑娘,羨慕那個記憶中有著燦爛笑容的小女生。
其實,動畫片并不值得懷念,值得懷念的是當年的記憶,那樣的鮮活,那樣的溫暖,那樣的難忘,只是,你不再是曾經的你,也不再有那樣的記憶。
偶爾,會走出家門,看似一塵不變的地方,其實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年兩個房子中間狹隘的過道被藍色的瓦片封了起來,那曾是我幼時捉迷藏的“寶地”,也是做“實驗”的實驗室;曾經“胡作非為”過的菜園也被幾位老太用木板隔離開來,再不能進入,就像我曾經玩鬧的日子也被封在腦海深處,只是不時跑出來,曬曬太陽,因為那段記憶在發霉。
有一天,后屋迎來了它的新主人,那對夫婦帶著一個三年級的女孩,一如當初的我,她是附近孩童中最大的,也是“領頭的”。當年的我帶著周遭的孩子,爬樹,當然樹高不足2米;玩泥巴,玩得現在手掌心的條紋深深地印入泥土的顏色,一如那時的記憶,即使埋藏在深處,也不能忘卻。
有一次,走近那群孩子的身旁,心底滿是苦澀,三年級的我和他們一樣,只是他們還在三年級,而我的三年級已經走了很遠,遠得難以望見。他們,嘻哈玩樂,我,已經不能再玩下去。
其實,當年的我,也有一個姐姐深刻地望過我,只是,我太小,看不懂她的眼神。現在明白了,那眼里有著懷念、失落和羨慕。懷念幼年的美好時光,失落不再有的時光,羨慕他們還能有這樣的時光。
記憶的永遠都是最好的,只是當年的我們并不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