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或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李商隱憑空發(fā)問:為什么琴上會有那么多弦呢?因為弦載托了太多的回憶。回望年華,那些年的風(fēng)花雪月仿佛還歷歷在目,卻恍如隔世,無從收拾起,也無從發(fā)付去。是莊生羽化成蝶翩然而舞,一瞬迷情?還是蝶化為莊生意氣風(fēng)發(fā)?或許都可以。但,化為蝶至始至終都是莊生的心愿。望帝化為杜鵑泣訴著不如歸去。他的心中到底有多少愁緒與心事呢?此心可托,此情可寄嗎?或許,歸去就是望帝的心愿吧!大海里,那一顆顆明亮耀眼的珍珠,據(jù)說是那鮫人的眼淚一滴一滴滴落在上面,化為珍珠。那,鮫人在哭泣的時候是否也在心里至誠的許愿:讓那一顆顆悲傷的淚水化為世上最閃耀的明珠!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是詩人遠(yuǎn)遠(yuǎn)從藍(lán)田山望去,陽光籠罩,成就得是迷離裊娜,詩人又是否勾起傷心事?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一篇《錦瑟》解人難!作者在寫下著首詩的時候,無論“何為所想”但他一定將心中情,胸中感抒發(fā)出來了。此情可寄,此感可托!或許年華花的流逝和歲月的洗刷會帶走一切,但,我想心愿的曙光都會在人們的心底播撒光明!
月亮也寄托了不少詩人的心愿。自古以來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水調(diào)歌頭中秋》也寫照了蘇軾的心愿:千里共嬋娟!從一開始的迷茫到對月亮的恨再對‘難全事’的釋然。這一輪千古明月還真是照應(yīng)了李白的:明月曾經(jīng)照古人!那盈盈的月光送給佳人還真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人生的匆急之感最易在秋天激發(fā)。自古以來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也有“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聲千聲皆是恨。”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暫,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唯有那“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獨占枝頭的菊沁人心脾,而“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所說的不正是菊歷盡風(fēng)霜而后凋的堅貞品質(zhì)嗎?“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遙想一下,菊花在風(fēng)中婀娜多姿的舞蹈,可以看見花朵成簇向上,未開的花蕾明艷,似胭脂點點;盛開的花朵燦爛,有若曉天明霞。在朝陽中朵朵迎風(fēng)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秋是用它所有的果實和快樂,俯下身來向大地感恩。而在春天播種的時候就一定可以預(yù)料到秋天的豐收。這是否又是一個心愿呢?
我的心愿又是什么呢?或許是那明月中的盈盈佳人?又或許是那鮫人的眼淚所結(jié)成的珍珠?再或許是那杜鵑啼血泣訴著不如歸去?
越長大越迷茫,心愿是自己心中的,沒有人給你指明道路。即使在不行的嘆息聲中,我也要用“心愿”去飛向更高的天空,抓住心愿不放手。我就是我,用勇氣打開屬于你的那扇門。看!心愿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