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衣著-大唐
唐朝鄉村,淡山,白鷺,細雨,桃花,流水……其中帶著青箬笠,披著綠蓑衣的,是農人,也可能是漁人,青箬笠,綠蓑衣是他們最好的“雨天工作服”。這柔美細膩的雨,會不會就是杜甫所喜的雨呢?
想想看,一個春日的早晨,寬衣大袖,腰束布帶的老杜,從閑居的成都草堂出來,眼前猛然一亮。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啊。于是長期顛沛流離的苦楚隨風而逝,心也靜了下來。
他的衣著,我們能讀出他一生所遭遇的因戰亂漂泊,連衣食都無法解決的不幸,李太白也著寬衣大袖,甚至敞胸腆腹,但那是戲謔醉酒,是狂放不羈,是飄逸姿態,這與杜甫實在不同。李白在筆硯覆一荷葉,寓意青蓮;杜甫則在朱門邊置上酒肉,在路邊襯以凍死骨,寓意民生疾苦。
韓愈白凈而寡髯,帶紗帽,衣著不凡,可謂龍章鳳姿,天質自然。蘇軾說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不過穿越藍關時,是韓愈遭排擠而最為失意的時候。脫去朝衫前,韓愈銘記“兼濟天下”冒死勸諫憲宗不迎佛骨入京,可卻忘了“獨善其身”,最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三千。脫去朝衫后,那漫漫八千里的長路啊,雪擁藍關。這一路他失去了很多,卻不曾舍棄忠貞不渝的呼喚。歸途難測,知死而往。孰料,八月居潮萬古名,一片江山盡姓韓。
唐朝,短褐穿結的農人在田中披蓑戴笠,不厭斜風細雨;寬衣大袖的杜甫草堂閑居,仍有一種不閑不滅的情懷;脫去朝衫被貶千里的韓愈,沒有脫去濟世的忠貞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