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雪
雪,謂雨的精魂,自然是要勝過雨一籌了。自古文人墨客便多是寫雪,而很少寫雨,即使是寫雨,也大多沒有什么描寫。想來大概是因為雨比雪多幾分沉重,比雪少幾分姿色。雪,也更能寄托一些情感。遷客騷人也就喜歡賞雪。湖心亭看雪,賞的是上下一白的幽寂浩蕩;茫茫白色中寄托的是淡淡的憂傷。
雪的飄動令人癡迷。雪花是輕飄的,下墜是緩緩的。它的下墜不是被強迫的,是自由的一支舞,一支空中的舞。雪飄下時總會有一陣輕輕的風,為雪伴舞。輕輕的向斜下方墜落,時而又猛地翻起,做一個后空翻。雪的下落是緩慢的,一片片,一點點,緊湊而疏散。形成一片迷茫,若有若無的霧,但又能清晰的看到遠方。群體的雪是矛盾而自然的。
雪的靜態令人消魂。無論每一片雪花如何在空中沉醉,終究是要親吻大地的。這樣的景致,需在遠離人煙聚集處欣賞。單單是一片平地,鋪上了精致的白地毯,終究有些單調。加一點起伏,加幾棵以雪代葉的樹木,加上一點平潔的冰面。放眼望去,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郊外小路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色。中間兩條顏色較深的直線,向前方延伸——清晨被汽車碾開的獨木橋。路兩旁的行道樹上覆蓋著白雪,枝條卻沒有被壓彎。看著路在車后緩緩消失,偶爾幾片雪花在車窗上輕輕拂過,隨即向上掠過車頂,隱沒在眾多同伴之中。
雪是各不相同的。據說每一片雪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六邊形。那就是研究每一片雪花了。每一場雪都稍作區別。每一個地方的雪也是不一樣的。每一陣雪的形態更是不相同,有的雪體積不大,亮晶晶的,卻是沒有了飄逸的姿態,下落感強烈。真當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不帶一點夸張。有的幾片聚在一起,下落,展現出絨毛的潔白。把這樣的雪比作鵝毛,大約有些道理。但雪花終究是微小的,聚在一起,倒像是把柳絮的姿態和鵝毛的姿色結合在一起。
晴亦晴,雨亦雨。賞雪的韻味,終究不過是賞雪者的心情。就連這賞雪的方式都有些不同。目光的焦距即是最好的體現。望向遠方,茫茫大千世界,也只剩一片潔白,抹去了黑暗,萬物皆美好。凝視、聚焦不遠的一點,只用余光瞟著眾多雪花的飄落。在看著的,是那一點,是紛揚的雪花;其實,是什么都沒有看的。大腦不去處理看到的圖像,也不在高速思考,內心,真正的平靜。也可能慢慢的想著什么,寄情于景。或是目光追隨一片雪花,飄飄落下,直到它輕巧的覆蓋在那白毯子上。輕嘆一聲,或而,輕輕的,無聲的一笑。然則若是歡喜,雪花的一點一滴都那樣美好、純真、潔凈;若是淡淡的感傷,雪花的飄落,則散了又聚,聚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雪,漸漸停了;心,漸漸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