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青石板小路
小時候去外婆家,要走過一段幾里長的青石板小路。青石板不算規整,有點長短不一,但一塊挨著一塊,平平整整地鋪在路的中間。小路順著比較平坦的地勢,在一片水田之間蜿蜒穿行,路的邊沿是一溜貼地的野草,長得青青蔥蔥,密密實實。
走在青石板上面,有一種厚實穩健的感覺,步履顯得格外地輕盈。為了驅趕寂寞,我會一邊啍著歌兒,一邊打量面前的世界。在開闊的視野里,遠處的小山清晰可辨,百米之外的江水靜靜地流淌,田野上散散落落長著幾棵樹木,偶爾可以看見幾只水鳥從田間飛過,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眼前呈現一派迷人的田園風光。
這條青石板小路,一直向前延伸,通往山腳下的小山村,外婆的家就在那里。雖然是一個小山村,但有青山簇擁,綠樹環繞,那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鄰里之間平和相處,友善往來,倒也顯得純樸寧靜,有著山里人家的典型氛圍。
在這條青石板小路上,我不知走過多少來回。常常是一個人慢慢地走,靜靜地看,一副天真爛漫的神態。有時候看到薄霧彌漫,飄飄渺渺,自己的心情也就沉浸在靜謐安祥的氣氛中;有時候看到夕陽停在西邊的山頭,彩霞染紅了天際,一種暖暖的感覺便充溢在胸間。少年的情懷單純而明凈,心情也會隨著景色的變化,不由自主地跌宕起伏。
這條青石板小路,不知鋪設于何時,青石板經過不斷磨擦,已經變得很光滑了,上面還有一道深深的轍痕。由此可知,它已經有一定的年代了。春夏之間,是江南多雨的季節,雨后道路泥濘,讓人難以行走,如果推車人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更加苦不堪言。路面鋪上青石板,固然有美觀的作用,主要還是為了便利人們的往來。
那時,我還不會想到先輩們走在這條路上的情形。現在看來,先輩們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身穿粗布衣衫的漢子,肩挑籮筐,手推木輪車,一步一步運送著貨物,艱難地負重前行;老婆婆、新媳婦提著籃子,帶著小孩,十里八鄉走親訪友,靠雙腳徒步往返。那光滑的石面,那深深的轍痕,就象先輩們滿是皺紋的疲憊面孔,留下了生活的艱辛,也記錄了生活的堅毅。
走在青石板的路上,能夠感受到一種古意的韻味。那一塊塊蒼涼又不失溫潤的青石板,不知浸潤了人們多少汗水,凝聚了人們多少情感。人們的腳步踩在它的上面,仿佛有一種走在歷史時光中的感覺;小推車的木輪碾過它的身軀,便會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青石板雖然瘦小,匍伏在地,卻總是回應一種承受的大度,一種犧牲的幸福。
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走過、也沒有見過那條青石板小路。也許,它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面目全非,或無影無蹤。但直至今天,它仍然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只要想起,就會清晰地浮現眼前,顯現它那蒼勁的身影。我想,今天的大路,應該是從這樣一條條小路走過來的;今天的生活,也是由這樣一道道轍痕推過來的。青石板小路,不知負栽了多少人來車往,見證了多少歲月蒼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