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
人的心靈是一個人舉止行為的淵源,是一個人思想,意志,品質的底片,顯影出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高尚與卑微……
不同的心靈賦予人們不同的理想、追求,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不同的行為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面對人生中產生不同的反映,做出不同的選擇,邁出不同的人生步履,書寫出不同的人生,把人優劣,榮辱,把人生興衰禍福。
思想頹廢的人,悲觀失望,灰心傷氣,失意彷徨;良知泯滅的人舉止猥瑣,卑躬屈膝,喪失尊嚴,一身媚骨;心靈放蕩的人,無所事事,玩笑人生,庸庸碌碌;心靈骯臟的人,陰險狡詐,口是心非,丑陋不堪;心靈卑微的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
心靈清純、潔白的人,襟懷坦白,虛懷若谷,光明正大,剛直不阿;心靈坦蕩的人,為人豁達,寬厚,豪爽,忠厚,誠懇;心靈高尚的人,舍己為人,樂于助人,克己奉公……
人的心靈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既不是孔孟“人之初,性本善”那種與生俱來的善,也不是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之惡。人來到世間,心靈都是清純的,潔白的,玲瓏剔透的,纖塵不染。人的心是一張白紙,無有顏色,而是在人生觀的形成中被人們染上不同的顏色。這正如什么是人生的意義一樣,你賦予它什么顏色它就是什么顏色,你賦予它什么意義它就有什么意義。不同的理想,追求;不同的苦樂觀、價值觀;不同的人生演繹,賦予人生不同的意義。
如果把人的心靈分成白、紅、灰、綠、黑幾種顏色,那么白色的心靈是潔白透明的,清清白白做人,是最神圣的,高貴的,是一塵不染的;紅色的心靈如火一樣鮮紅,赤膽忠心,像征著忠誠;綠色的心靈如綠洲一樣蒼翠,使生命之樹常綠,營造心靈的芳草地;灰色的心靈是灰暗的,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無所作為;黑色的心靈是黑了心腸,貪婪,狂妄,殘忍,陰險,詭譎,卑鄙……追名逐利,巧取豪奪,窮奢極侈,生活糜亂。人之墮落其心靈都是黑色的,壞了心腸。
人的心靈即大腦神經中樞,支配人的一起行動,人的善惡美丑都是由心靈釀造的,所以人之偉大與渺小,高尚與卑微都是心靈的產物。
人心靈的善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且來自人們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人心之高尚,圣潔,來源于心靈的陶冶,培育,洗滌。心靈的田園更需要不斷的澆灌,清除雜草,消滅害蟲,才能
蔥蘢。這個培育i,就是學習,教育,灌輸,感染,引導,矯正。學習正確理論是培育的基礎,提高自身素養是培育的關鍵,陶冶高尚情操是培育的重要環節,發揮氛圍的感染作用是培育的法寶。社會是個大課堂,這個課堂都是社會大環境,大氛圍,對人們的感染最深,最容易接受,大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人的心靈放在紅色染缸里必然染成紅色,把人的心靈放在黑色染缸里必然染成黑色。
最重要的是對心靈要不斷地清洗,清除心靈的污垢。絕不能讓心靈蒙塵,玷污了心靈。要時刻保持心靈的干凈,使心靈清純,潔白,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