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一個真正的人天才出現于世界,可根據下列現象判斷,即所有的笨蛋都勾結起來反對他。”
——喬納森·斯威夫特
于世界而言什么謂之“瘋子”?拋開淺薄的醫學概念,我所談論的是世界眼中的瘋子,而非失去理智者。
由于世界——或者說人類本身思想的復雜,使人類社會不再處于原始的純粹狀態。而那些對于人類真實面目認知得過于透徹,且抒發出自己對一切的全新定義與見解的人,在如同沉睡般的人群中保持著難得的清醒,這就了他的與眾不同。不幸的是,人們往往喜歡批判標新利益和不同于眾的現象,于是這些人都被定義成了瘋子。
放長目光縱觀歷史之軌跡,不難發現藝術家、設計師、學者、詩人甚至科學家都被人們視作過瘋子。他們以自己的視角,在親身經歷世事之后俯瞰世界,并發掘出人們并未認知的世界的真實一面。他們沉浸于自己所理解的,具有獨特自我色彩的世界中,而以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面對真實世界。當他們最終在感性的引導下爆發出理性的吶喊,面對世人將自己的視角與收獲公之于眾時,獲得的往往并非共鳴,而是嘲諷、質疑與謾罵。在暗黑色的中世紀,盡管科學比宗教更為現實,然而宗教的權利是人們所追隨,所推崇的。當科學站在的宗教的對立面時,現實反而成了逆反與罪惡,愚昧反而成了尊嚴與真理。于是創新死亡于神學鄙夷的屠刀下與愚者謾罵的火焰中。這是創造力與革新——即人們眼中瘋子的行為付出的代價。
聰明人已經覺醒了,傻子卻還在沉睡中盲目地從眾,以為自己就是真理。
不同以往的是,現在的“瘋子”卻是愈發罕見。或許是因為對這個殘酷世界的畏懼,又或許是因為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認識不再如同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