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好”嗎
日常生活中,老一輩的人教育我們晚輩時,常用“古人說的好”的口頭禪。平時我們也常會用“古人說的好”作為發言的開頭。足見古人的人格警句深入人心。
古人說的真的就好嗎?
我看未必好!
毋庸置疑,我國古人的名言名句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更是一筆寶貴而不褪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我不否認古人的“金口玉言”對規范人們的思想道德行為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誠然是告誡我們在別人面前要自始至終地做他人的學生。一個人有了虛懷若谷的品性,那么很大程度上就能獲得別人的贊賞與幫助。
殊不知,以人為師,就意味著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心目中永遠比別人弱,而別人的能力則比自己強得多。結合實際說,今天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無時無刻不彌漫著激烈競爭的硝煙味兒,老師常常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要樹立自強與競爭的意識,那么,假設我們有四個人在一塊兒學習,有三位成績很優秀,而你確實“低人一等”,當然三位可以成為你的老師,但此時境況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你的謙虛很可能帶來自卑的心理,導致自己做事畏首畏尾,對待學習、生活的態度是沒有絲毫的闖勁兒,更談不上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由此看來,一個人不能虛懷若谷,要勇于推薦自己,要努力跨出一步,站直自己的身子,展示自己的魅力。比如說,你的文化課成績雖然比別人差一點兒,你大可不必謙虛,因為你的體育成績最棒,那么,你該推薦自己的特長,報考體育學院,你一樣能鶴立雞群。
古人也說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它的本意是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始終忠實地履行那個“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諾言。簡單地說,就是以行動來兌現諾言。這句格言看上去似乎是永遠不會褪色的。
但我不是這樣認為的。生活中難免有特殊的情況出現,往往就是在行動中,可能會發生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假如您是一位為人表率而讓公司職員佩服的部門主管,有“鐵律如山”的權威,對公司規章制度提出“凡是上班遲到的一律到部門主管那里作口頭檢討或書面檢討”。當您的下級職員突然發燒感冒了,但還是堅持來公司上班,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遲到了一兩分鐘。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您曾經的諾言該如何變為實際行動呢?此時,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就當著眾職員的面指責他的行為,后果將更糟糕:該職員不服您。此時,您理應關心每一個職員的身體健康,暫以失信于人為代價,顧全大局,也能表現您是一個睿智的部門主管。
“古人說的好”這個口頭禪,我不說。我要說的是,古人說的未必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