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面
每當金秋來臨之際,你若走進羅源城,就會發現街頭巷尾的商店里堆滿了一座座小山一般的灰色透明的面條,那就是我們羅源的特產——土粉絲。
不過,在我們家它卻有一個優雅的名稱——水晶面。說起這個名稱,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那時我才三歲,看著那晶瑩剔透的面條,就像我腳上穿的水晶鞋子似的,于是,我高興地叫道:“我要吃水晶面!”從此,“水晶面”這個名字便在我家叫開了。
別看水晶面漂亮誘人,可制作工序卻相當麻煩,需要請有經驗的師傅來操作。單說調漿就很講究。水放少了,漿太稠,做出來的面太硬。水太多了,漿稀溜,做不成面條,一定得適中。調好了漿下一步就是蒸薯粉糕,學問同樣大著呢。蒸籠里放一塊濕紗布,師傅麻利地用大瓢舀一勺面漿潑進蒸籠里。等這一瓢蒸熟了,再潑一瓢進去……這樣反復潑十幾二十次才蒸好一床薯粉糕。如果不懂訣竅,心急,一下子把面漿全倒進去蒸,那可就糟了!因為就算你蒸到豬年馬月都蒸不熟。
蒸好的粉糕放在陰涼處涼上一天左右,待粉糕完全冷卻后才能切絲。切絲的工具很特別,家鄉話叫“粉切”,它的形狀像梭子,有很多孔。師傅把糕放在兩塊夾板中間,再把夾板放在大腿間夾緊,操起粉切像刨木頭一樣把一束束粉絲“刷刷”送下去,那氣勢真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東家把接住的粉絲盤成一個個鳥巢似的放在一旁,等師傅切完,東家也差不多盤好了,放在太陽底下曬干了,可以吃到第二年秋天。
這可愛的面條一定把你饞得垂涎欲滴吧!別急,讓我來教你吃吧。水晶面吃法很豐富,可以煮湯,做成的湯面,一條條透著亮光,就像一根根熒光棒一樣,煞是好看,且清爽美味。如果是炒著吃,味道更妙!再放些海鮮、肉絲什么的更絕!晶瑩剔透的面條讓你吃了還想吃。水晶面更是做火鍋的好料,放一些進去可以讓火鍋湯不油不膩,滑溜溜的,實在誘人。對于我們羅源人來講更是百吃不厭,逢年過節總要炒上一盤,下館子也少不了它。
現在水晶面已遠銷到福州、上海等大城市。將來,我要為水晶面申請專利,讓“水晶面”這個牌子名揚四海,使它成為家喻戶曉的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