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風骨
文人的風骨是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的節操。面對生死決擇時,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很輕松地為自己找一個續命的方法和理由。但是他沒有,他準備用自己的隕落喚醒四萬萬國人沉睡的靈魂。他的那一根骨已不再是他自己的那一根骨,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因為有了這節操,國人才行得正,坐得直;因為有了這節操,中華民族才在生死存亡中挺起了倔犟的頭顱。
文人的風骨是海倫·凱勒在嚴重的生理缺陷下而達到文學巔峰的無畏。盡管她又聾又瞎,但異乎尋常的勇氣與毅力,讓她在困難面前變得異常強大。而無畏便是這勇氣與毅力的載體,是無畏讓困難變成了歷練,是無畏讓她在面對困難時還能發出歡快的笑聲。沒錯,這就是風骨,它能讓處于劣勢者成功,它能讓失敗者微笑,它能讓成功者繼續奮力前行。
回首綿延期了五千年的文人風骨,它是岳飛為民族大義舍身忘我的忠義,它是郁達夫身陷孤島卻拒絕與侵略者合作的正直,它是史鐵生身患殘疾卻筆耕不輟的堅強。
文人正因為有了風骨,才凸顯了才氣。曾經,十分羨慕那些有風骨的人。從今以后,我不再羨慕,因為有一天,我也會有那風骨,13億國人也都會有,而民族的風骨便深深地扎根于我們每個人的心里